第三百一十六章 敲山
  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朝天子一朝臣。

  周蕴登基三个来月,中书门下平章事陈执中乞骸骨回乡,周蕴挥泪恩准了,带着原东宫属官处理陈大人积压下来的政务,周蕴一反温吞的个性,态度强硬起来,调吴曦回京安排在户部任职,任方子意为太府寺同判寺,两位亲王殿下为宗正寺副卿。

  周蕴任人唯亲,众大臣都在观望之中。

  太府寺仓廪之官,和户部也没什么关联,这几年经营的颇为红火,公使库下属办了几个分厂,梅花雪糖洁白如雪,秫米酿造的秋露白酒极为醇正,有皇家铺设的销售通道,设有专职的税务官,大臣这才建议太府寺归于三司纳入国库。

  这天下都是皇帝的,太府寺归于三司还是皇帝的,对国家还有利。

  尚书右丞苏秦琮出班跪倒,慷慨陈词,“天下之财宜合不宜分,宜公不宜私,这是国朝建置三司之本意,太府寺敛四方之财赋,臣以为该归于户都。”

  周蕴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脸上还是温和的笑,“众卿说的也些有道理,这天下是朕的,朕怎么会不为天下着想?太府寺的职权还不如前朝的大司农,仅仅掌管赋税这一块,收些地方进贡来的土特产,并一些绫罗绸缎,三司嫌琐碎,早年间陈执中建议分出来,三司掌管盐铁、度支、户都,那才是国家重中之重,是国之根本。”

  周蕴微微笑了,“陈大人是朕的帝师,三朝老臣了,陈大人之言犹在耳,朕岂敢忘了?岂能舍本逐末,天下财赋盐铁为最,那些土特产乃收入末节罢了。”

  这是当年陈大人写了折子递上来的,交由朝臣讨论了的。

  太府寺都管着什么了?祭祀用的香和币帛,闺秀结缡时用的帨巾,以及统一标准的校造斗升衡尺,还有四方进贡之特产,这就要求官吏博才多学了,要知道许多读书人不辨五谷,千奇百怪的土特产哪里认识了。

  管着这些还不够琐碎的,这才归了太府寺。

  周蕴还为太子时揽了这个清闲差事,用心经营下来,下令广收甘蔗、秫米,糖、酒这一块盈利颇丰,相当于一个郡的税收,先皇曾经赞叹了良久。

  那可是一个郡的收入,连先皇都不肯纳入国库,皇帝怎么肯了。

  内库的丰盈限制了三司使权力的膨胀,天下的财权皇帝都要握在手里呢。

  周蕴独断专行起来不听人劝,还想着为范阳候翻案,那是同庆年间钦定的案子,先帝毫无办法,这件事就是太后身世的硬伤,时隔多年周蕴还要再提,大臣唯唯诺诺的,拿应付先帝的话说起来,还说年深月久,证据不足了。

  周蕴点点头不再说什么,这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了,他只有一张嘴,大臣们七嘴八舌的一说,他哪可能赢,周蕴不过闲闲的说一句,撂下个话头罢了。

  散了朝又有大臣想找皇帝谈心了,皇帝不肯召见,皇帝召见了方子意夫妇,

  玉潭在心里寻思一回,皇帝还见她做什么呢,这些年来皇帝颇为冷淡,上回进宫请安皇帝也不过略略点了头,她若不是方家妇,皇帝根本不愿意搭理她了吧。

  皇帝召见,玉潭也得过来,宽松的衣服遮不住隆起的腹部,外面披了一件大斗篷,方子意在一旁小心的扶着,进了宫还得等待,还好没等多久,皇帝召见了,玉潭身子不便也得倒身跪了,周蕴抬头一笑,“方卿快扶了方夫人起来,见了朕不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