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一)
�儿子。

  另外,灰太郎的才干不逊于胤禛,但是他的儿子(弘旺)不如胤禛的儿子(弘历)出色,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十四的才干虽然不如胤禛,但是他会得到胤祀他们的全力支持,勉强可以扯平,但是同样,他的儿子不如弘历、而且远远不如。

  看来老康的终极决策还是有着无可辩驳的道理的,这也是樱儿当初“田忌赛马”的策略。

  在政务方面,胤禛和灰太郎的矛盾渐渐愈演愈烈。

  樱儿相信灰太郎快要被逼疯了,国库空虚(套用现代的话,国民经济接近崩溃),他现在实在拿不出银子来做“无米之炊”,所以他是“伸头一刀缩头一刀”。但是灰太郎还是兢兢业业地办差,尽量保持各方的平衡。

  樱儿觉得老康和胤禛实在有点缺德,不给灰太郎实权,也不听他的建议去建立整个体制,只是让他充当救火队员各处救火,而那消防栓里根本不知道有没有水、有多少水

  ;如果火没有被灭掉,还得罚灰太郎。若是灰太郎侥幸救下了这场火,那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下一次。

  樱儿远远观望,各方的信息反馈过来,只知道灰太郎越来越沉默,他那招牌似的微笑依旧,但也不时的蹙眉。最后他对胤禛经常性的破口大骂几近麻木不仁。他从不为自己辩解,只是倔强而默默地在尽自己的全部智力,并以此捍卫最后一丝尊严。

  樱儿担心几时他的神经会绷断。他的“非暴力不合作”和胤禛的歇斯底里形成鲜明的对比,朝臣、甚至各位太妃们都看在眼里,所有人几乎都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太妃们对胤禛的即位本就没什么好感,又多多少少听说了德太妃最后的一些风传。于是大家以沉默的方式进行抗议,她们从来不去向新皇新后去上折问安,胤禛于是将这笔帐也算到了灰太郎头上,说这是他调唆的。樱儿知道,太妃们与德太妃相处几十年,彼此相当熟悉,而且也是看着胤字辈成长起来的,她们自有自己的喜好及善恶标准。还有,宫里起码的礼数她们如何会不知,又如何会受人摆布?灰太郎一向待人亲切仁厚,又怎会让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太妃们(也是他的长辈们)来趟这个浑水?

  樱儿知道胤禛和灰太郎谁也没错,可都陷入了一个怪圈里,胤禛面对国民经济的压力,将这些压力给灰太郎,而又捆绑着灰太郎的手不让他做事,最后事情办不成还是灰太郎的错。

  这些都是经济规律,如何能靠人力来改变?可气的是灰太郎还不能辞职,胤禛想方设法威胁他不让他辞职。樱儿想着,这里也没有什么《劳动法》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将朝廷算作是一个家族企业的话)。胤禛到后来简直将灰太郎当成了他自己压力的垃圾筒,反正一有不如意就往那里发泄,而她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僵持着。

  另一边,怡亲王(十三)也十分明白其中的奥妙,他很聪明,并不正面劝解(即令劝解也没有用,因为这笔帐说不定还得算到灰太郎头上,无异于火上浇油),于是他尽量将差事揽过来自己做,代价就是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他的压力也几乎到了极限。

  看着这兄弟三人,樱儿心急如焚,可是无能为力。樱儿从来没有觉得如此心累,她想着自己还只是一个旁观者,那当事人的心里会怎样想?幸亏老康还有点良心,给了一道密诏,否则樱儿会不顾一切加入战团的。

  可是,她又能帮谁?她茫然。

  有时候在密室,胤禛也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