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二)
��作,她也没能好好逛逛这个古镇。她想着她在这里救济多一些灾民,说不定里面就有她自己的家族祖先。

  动身前,樱儿特向四贝勒告了半天假,独自出府衙在街上慢慢走着。古镇并不大,不一会儿,樱儿就来到了方塔之下,和三百年后的基本一致,但周围的景观自然不同。现在的方塔已经开辟成公园,而目前只是田陌中的一个孤零零的寺庙后的佛塔。

  她怔怔地看着方塔,早已泪流满面,慢慢念道,“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了无时。”

  良久,听到耳边有人缓缓说,“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也。”(典出《列子天瑞》),

  樱儿回头一看,一个老僧正含笑站在她身后,风吹着他的袈裟,真是道骨仙风。不远处还有个大和尚垂首侍立。她认得这是这次请来的各寺高僧之一,但不知道是具体哪个寺院的,于是双手合十施礼,“大师,刚才那番话,是在点化小女子吗?大师怎知道吾身之有无?”

  “女施主,你是四贝勒的随从,老衲在与四贝勒交谈时见过你。”

  “大师宝刹何方?”

  “老衲本在五台山出家,现在云游四方,目前在龙华寺挂单,离此地几十里地。”

  樱儿的眼泪又流下,那可不就在现在上海市的中心吗?

  老僧讶然地注视着她的反应,问道,“女施主知道龙华古刹?到过敝寺?”樱儿点头,“龙华寺相传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年)。按弥勒菩萨将于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定名。龙华晚钟最是有名的。樱儿去过,但是在同样的空间,却是不同的时间。”

  心想,当然去过,只是在三百年后,不过你怎能明白时间和空间的理论?见老僧果然有些不解,于是苦笑道,“唉,大师,你们佛家常问,一口气不来,往何处安生?我自然是上一世一口气不来,就转到了这一世,也不知道是劫是缘?”

  那老僧倒退了一步,似乎是大为惊异,打量着她,“你...你...你是谁?你怎知道这个禅语?”

  樱儿笑道,“樱儿只是四贝勒的随从而已。平日里就常看到四贝勒参禅礼佛,耳濡目染的听到过不少禅话....”樱儿怕他再纠缠她的来历,岔开话题。

  那老僧定定地看着她良久无语,“既然如此,老衲也就当女施主是位故人。刚才女施主所参“了去”之说,老衲以为,从来处来,自有你的因果。”

  樱儿问,“何解?”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女施主蕙质兰心,自当明白。”

  樱儿若有所思,凝神良久,点头笑道,果然听过一句诗“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典出宋朝学者邵雍的诗词,就是说,人生变幻无常,我们的生活境遇不断变化,这个世界上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人所经历的事,他的生活境遇,他的遭遇,他的生活状态,也许就是我们以后的生活。所以一切都不必看得太真)。

  老僧点头笑道,又道,“女施主果然是个了悟之人,胸襟气度又岂是常人可比。单论女施主此次救灾的功德,已是恩泽绵延不尽。”

  樱儿吓了一跳,“我只是两位臀下的随从,这都是朝廷圣上的恩德。”老僧不理,含笑道,“老衲只有一事不明,女施主是如何说动两位阿哥为平民们祭奠?这个事在大清朝可从未有过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