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0八章 出鞘(上)
  野外。

  绵延的军帐,壁垒般的大营。

  伯颜骑在马上,望着不远处的那座城池,脸色既十分阴沉,又仿佛在想什么。而周围的元军将领则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惹怒了这位主将大人。

  不过有人还是能被伯颜另眼相看的。良久没有开口的他就问道:

  “士选,你怎样看?”

  众将之中的董士选应声上前。

  “回大人的话,末将以为,城中之人是在困兽犹斗。”

  听了他所言,伯颜再度沉默。又过了片刻,他才接着问道:

  “若依你,如何取之?”

  这回董士选稍微迟疑了一下。他的迟疑是不想给伯颜留下自己畏战、避战的想法,但他随后还是答道:

  “攻城之法,上佳莫过于围三阙一,迫敌离城,然后野战歼之,城池自然可下。次者绝其援道,围而困之,再图取之。”

  伯颜对董士选的另眼相看,自然是由于董文炳的缘故,他当然也知道董士选的所言不虚。但他之所以向董士选问话,更多的是身为主将者,在遇到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被迫要改变既定计划,心中仍有一丝犹疑时,通过和其他人的交流,以助其坚定决心罢了。

  和林战后,在与大汗和安童的密议中,伯颜意识到了这样一件事,那就是:

  尽管自己也不是没在留意,但身处西北的自己,还是低估了朝廷面临的南方危机严重性。

  这个严重性就在于,自临安的宋室在琼州死灰复燃后,趁着北元内乱、无暇南顾之机,他们已不断壮大,不仅在南方站住了脚,现在更在事实上与北元重新形成了南北对峙之局。虽然从总体层面上看,北元帝国仍然占优,但双方的实力差距却在不断缩小。

  而更为可虑的是,正由于前段时间为了应付西北的危机,北元在东南地区的力量相对来说就较为薄弱,给了对方以可乘之机。这种情况一旦继续发展下去,双方的主动权就会易手。

  伯颜是明白的,北元今日所面临的局面,自己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自己当年在临安没有让宋室的益王、广王逃脱,也就不会有如今之事。因此他立刻向大汗请罪:

  “今日之事,实为臣的过错。”

  忽必烈则显得很大度:

  “这不过就是朝廷前段时间有乃颜、海都为乱,赵昰小儿在乘机落井下石罢了。爱卿不必自责。”

  忽必烈的大度,是他自己同样清楚,当初宋室余孽还未剿尽,自己就将南征大军招回,于是才有了今日的死灰复燃,这事并不能全怨伯颜。

  他内心里更知道的是,无论怎样,他都必须首先对付阿里不哥、昔里吉等人,根本没有别的选择。真的要怨,还是要怨那几个草原大漠上不知天高地厚的“竖子”。

  何况在此用人之际,实也不能对伯颜多有怪责。

  但他说归这样说,无论是伯颜、还是安童,却都不能不有所表示。

  伯颜就说道:

  “大汗仁慈,臣内心难安。”

  而安童虽在朝廷中不掌军事,且灭宋之时,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