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0三章 序幕
��丘处机在西行的途中,不仅多方受到敬仰,还遇到了“远嫁”的金国公主,当金国公主见到来自故土的“神仙”时,久已远离家乡的她禁不住撒下思乡的泪水,更几乎罄尽所有资助这位“仙长”西行。

  -----------

  从客观的角度说,不管是远古的人类还是现代的人类,其社会或者后来的国家、包括人的本身,都是因种种原因,在久远的时光中,由不同的族群不断融合而产生的。因此,任何宣扬所谓的极端纯正,早已不合时宜。

  现代的人至少应该看到,二战中的德国,就为此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有些小说中所言,还请兄弟们不要误解。

  -----------

  道长和杜浒的这一路上毫无例外地遇到了各‘色’人等,既有过去大金国的后人,也有很多“流落”到草原上的汉人工匠,以及一些商人。至少在这个时代,他们对远赴大漠修行的“仙长”是亲近和敬重的。

  也正是这些人,当道长和杜浒他们越来越接近和林时,频频被好心地劝告先行离开或者暂且回去,因为看似平静的草原很快又将不再安宁了。

  道长和杜浒一行人最终在劝告下没能到达和林就回转,但他们一路上所听到的、或看到的,已经足以让宋帝国兵部参谋院的众人勾画出北元在西北方向大致的局势。

  只是这一切对宋帝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就像张世杰更直白地所问:双方的胜负会如何?

  如果北元败了,或是双方战事形成了胶着,不用说自然对宋帝国这边是上上大吉;而若是北元赢了,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他们会转向那里,这也是人人都知道的。

  但是,判断这场较量的胜负对在座的众人来说其实也并容易,这还是由于时代资讯缺乏的缘故,使得众人不好判断。

  如果北元的军力详情都难以查明,就更不要说地处遥远的海都了。

  只有细致入微的人,才能看出其中的蛛丝马迹。

  也除了某位心知肚明的某人,他从一开始就认定了某种结局。

  高桂的耳边已经传来了那个人的语声。

  “无须顾虑,放胆直言。”

  迟疑中的高桂顿时一振。

  “臣以为,从总体来看,还是北朝的赢面比较大。”

  刘师勇的追问也是两个字。

  “理由?”

  “当初辽东乃颜为‘乱’,若海都同时东下,北朝势必危矣。末将据此以为,海都不仅在实力上不如北朝,且必对元主心存忌惮。”

  茅湘不确定地问道:

  “会否如今的海都实力大增,已有信心压倒北朝,所以他才大举东下?”

  听了他所问,高桂再度显出了迟疑。

  “有可能,但乃颜为‘乱’距今不到三年,在此期间海都固然实力会有所增长,恐怕还不足于超过北朝。他此次大举东下,应当是他认定北朝有我大宋在南边牵制的缘故。”

  “臣只是觉得,从道长所说情形来看,……”

  说到这里,他看了某人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