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 记者会
�者拍照录像。

  只有记者拍照并非是最让人羡慕的,关键是还有领导们和同行们。省农林牧科技等厅里的大佬们都有人来参加,甚至正府里的领导也来的不少——能填补空白的技术成就,是给全省都增加光辉的大好事儿,肯定都愿意来支持的。

  燕飞接待的就是这些人,带着一群大佬们一边转着看一边当着解说员。

  论技术层次,燕老板比参加实际实验的技术员们还要高点,当个解说员毫无问题。

  而那些同行们,在听着解说的同时,不少人也在旁敲侧击地问那些当解说的学生们:你对这方面的了解挺深刻的,是不是有参加实验啊?

  解说员确实都是参加过实验的,自家的实验室就有一个方便之处,只要在不影响实验的情况下,完全是放开了让大家观摩的。有时候那些简单重复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们轮流着试试手,尽可能地给大家创造机会去走上实验台。

  内行和外行差别有多大都明白,几句话一说,是内行还是外行差不多心里都有谱了。

  听说解说员就是实验人员,再一问就吓了一跳,有不少还是在读的研究生,甚至还有本科生。

  一下子同行们的目光就热切了起来!

  都不傻,只是扫视一圈就知道,大厅里的解说员数量明显超过一个实验室的正常技术员数量,哪怕是加上助手们。

  有的同行还在一门心思提问技术上的问题,不过有些同行,眼神热切起来之后,立刻就提到了一个非常让人关注的问题:你这马上毕业了,分配到哪儿确定了吗?

  胡一刀这些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当时心都碎了!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人家问完这个问题,只要你回答个没确定去向,下一句人家就会开始邀请你将来去他们那,还会有一大串的优厚待遇条件:什么编制职称之类的基本问题都别拿出来说了,丢不起那人。开谈的问题怎么也得从住房说起,不然都对不起人家在填补空白的实验里有过实际操作经验。

  要知道来的同行们,可不是燕飞这种只能给钱的。编制就是基本待遇,凡是编制带来的能分配的东西是一样不能少的。

  正在给人当解说的燕飞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会场里‘自己人’还是挺多的,在别人看来,那些同行们干的,可不就是‘公然挖角’的事儿吗?

  不过燕飞无所谓:谁想走就走,进了有编制的地方也是好事儿,我支持大家去找更好的单位。

  一项大型实验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儿,否则燕飞都不用多建这两个实验室,直接用三岔河乡那个两人实验室的名义开始公布实验成果。

  那些人挖走一个人最多在某个实验方面能学习点东西,或者是学点理论知识。对于落后点的实验室来说,提升是肯定有的,不过想追赶上目前燕飞这边的进度,那真不够——燕老板现在拿出来的东西其实是落后于恐龙世界的,要循序渐进。

  但是燕飞也乐于他们挖走人,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于大环境来说,肯定是好事儿。

  反正自己也不差那么点人,当实验室的名气起来之后,从现在开始,就不会缺人了!

  如果他现在说要招聘长期的实验人员,想来的人绝对会挤破脑袋。就算是以后某个阶段需要临时人员,也会有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