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时间管理
  此时自动成为姚子岳小弟的李江河已经回到宿舍看电脑了。

  他还是保持着看新闻的习惯。

  但是在这段时间还是入世那些事翻来覆去地说,没什么别的东西。

  当然这个重要性也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这时候的假新闻也挺有意思,比如米国医生操刀换头,很科幻。

  有个华国女生打破牛津八百年校史记录的假新闻,连官媒都给骗了。

  这新闻曾经引起了一点轰动,这时候还有一本书《哈佛女孩》很出名。

  家长们几乎人手一本,试图从中找出留学米国的秘诀。

  这时候留学还是个挺新鲜的事,不像现在,只要你出生在二线及以上城市,念的是重点初高中,那基本上肯定要碰到几个出国留学的同学。

  要是在北上广,那出国比例就更高了。

  这书看似提倡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披着西化外衣的虎妈式教育,而且淡化了其实可能是这位主人公能去常春藤最重要的因素——推介人。

  捏冰锻炼意志力算个什么素质教育呢。

  但是当时这个书,很新鲜,很火爆,这种“规模化培养”的概念给当时的一些父母带来了不少的震撼。

  “别看了,三哥”,王云立洗着脚说道,他一泡脚就是大半个小时,“少看电脑爱护眼睛,下来打牌吧,一会儿要关灯了。”

  “天天打牌”,李江河摇摇头把电脑关上。

  “也就这点时间休息了”,郭策也翻身下床,“我们课那么多,唉,我还你们多个篮球训练,命苦啊。”

  “你刚被选进校队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李江河把凳拼到一起变成棋牌桌,“你那时候不是天天叫嚣着要打进cba?”

  “我能打进cuba就算校队烧高香了”,郭策把扑克扔出来,“年少轻狂,年少轻狂。”

  “赶紧吧,洗洗牌”,陶卓然也坐过来。

  他是来了大学才学会打牌的。

  适当打牌有益于放松身心,电脑游戏这时候也不太多,主要是电脑性能不行,除了《传奇》这种? 基本都一卡一卡的? 不尽兴。

  第二天李江河再次沉浸入紧张又刺激的学习之中。

  反正是学校公司两头跑,除了学习和工作? 还要时不时跟柴宜斌和武时清约个酒局? 茶局,饭局? 在学校里偶尔去学生会看看。

  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

  哦对,还要谈恋爱。

  这个就当作休息了。

  相爱的人一起做喜欢做的事? 其实很治愈。

  李江河和阮湘约好晚上一起打打羽毛球。

  羽毛球是个适合情侣的运动? 可以打的急,可以打的慢,关键上手快,拿着球拍只要别讲究那些动作标不标准? 打过网就行了。

  一个冷知识:羽毛球是球速最快的球类运动。

  没错? 它比网球,棒球,这种看着更有力量感的球类运动的球速还快,一个达到最高时速的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