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何为高手?何为宗师?
��只能算是量变,算不得高手。但若是强上十倍百倍,那便是质变,自然就算是高手了。但这质变点是什么?老僧却没有说。任山于是问道:“请问大师,那比寻常人强上多少,才算高手呢?”

  老僧道:“寻常人所谓高手,倒不是单单他的武功比一般从强上多少倍。寻常人所谓高手,却是心中认为他是高手,高得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够不着。譬如施主,大多数人即便再如何努力,也不会强过你。故在在寻常人眼中,施主便是高手。又或有人,力量有两个人大。但寻常人常加锻炼,也能力量倍增,故而这人在寻常人眼中,算不得高手。”

  任山略一思索,也同意老僧所言甚是有理。长乐帮中,谁是高手,谁不是,众人看法相差不大。而众人眼中高手也确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寻常帮众,无论如何努力锻炼,都不可能达到这几个人的程度。

  老僧又问道:“施主可否明白因何会这样?”

  任山道:“想必是有些人修炼的武功功法高明,一般人少有机会得到这些功法。”

  老僧却是微叹一口气道:“常理确实如此,但也有人,练的就是民间的寻常功法,居然也能称称霸江湖多年。”说到此处,老僧略一停顿,却又转回话题道:“那施主可见为何有的功法容易造就高手?而其他的却不行?”

  任山想了想,却不知如何回答,索性也不动脑筋了,道:“请大师赐教。”

  老僧闻言一笑道:“施主悟性之高,老僧所见之人中也算数一数二,想必施主心中已有所悟了。”接着道:“施主可知“武道”一词的意思?武又何以称道?”

  任山这里却想到虚空在马车上说的话,便道:“道即是规律,武道想必就是武功的规律吧。”

  老僧道:“施主所言甚是,但还略有不全。道这个词,虽是道家所云,我佛家却亦有借鉴。道,乃天地之理。万事万物,皆有其自有之道,却又不得不顺应天道。人这皮囊,也自有其道。人之所为,又不得不合皮囊之道。便如人脸,只能向前,却不能向后。但皮囊虽源于天地,但人的习性多有违天之处,故皮囊之道却不能尽合天道。”

  “武,本是先人博斗之中悟出的,驱使皮囊的方法。这方法却有优劣,有的可以尽用皮囊之力,有的却不能。”

  说到这儿,任山却是若有所悟,道:“想必那些合乎天地之道的方法,就是世间高明的武功,另一些,则是寻常功法了。”

  老僧这时却转过头来,看着任山道:“那为何同样的功法,有的人能成高手,有的人却不能?”

  任山道:“那自然是有人练成了,有人没有练成。”

  老僧却不再说这个问题,却在身边捡起一块碎石,在台阶上随意画了几画道:“施主请看,我用这石块的尖角,在这石阶上轻易便能画出痕迹。而用这圆角,却不大容易画出来。”

  任山不解其意,便也不说话,只等着老僧解释。

  果然,老僧指着那尖角道:“这高明的功法,便是教人用这个尖角去刻画。然而,若是这人连这尖角都找不到,便是告诉他用尖角,他也是不会用的。”说罢,又对任山道:“施主现在可明白什么是高手了?”

  任山道:“略微明白了些。就是能发现自己身体的强处,并充分利用这些强处的人,就能算是高手。”

  老僧点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