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为黄雀
样热闹的场合,……嗯,你有什么想法?”荫堂抬头起身,在书房里走动起来。
汪辉祖笑道,“蒙王爷看重体谅,经过一晚上的观察,学生已看出些端倪,这,恐怕是端王爷在下一盘大棋。”他语音刚落,蜡烛的灯花一爆,房间里倏地暗了一下,骤然又复明亮。
“嗯,说说看。”荫堂竟在汪辉祖身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那学生就直说了。”汪辉祖略作谦逊,“当今圣上喜好天文算术历法,举世皆知,但也只局限于宫里蒙养斋一地一隅,也只有皇子大臣才有资格进入,说到底,这不过是兴趣而已。”
荫堂静静听着,脸上的皱纹如斧雕石刻,却是不动声色,他拿起一盘宫点,递了一块给汪辉祖。
汪辉祖接过来,不敢往口里放,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铺陈,“宫里传来的消息,正月十六后,内务府将新成立一处官学,地点设在咸安宫,据说课程里就新增添了天文、历法、算术等名目,那就是这些课目要走出蒙养斋,进入官学了。今天,端亲王亲临府邸,上元元宵佳节,不吟诗,不作对,却出起算术题目,两相结合,学生认为,必有深意。”
看着荫堂期待的目光,汪辉祖继续道,“从目前看,咸安宫官学取代景仁宫官学,成为天下第一官学,那是迟早的事。以天下第一官学的名头,推行天文算术等课目,那他的作用就是敢为天下先,树立典范……”
荫堂不禁又站起身来,在书房里踱开步子,“王爷,试想,以咸安宫官学为起点,为榜样,把算术天文历法在全国的学校推广开来,开科取士时,会试殿试增加此类内容,那是什么局面。”
荫堂一下站住脚步,“请先生为我析之。”
“学生认为,那恐怕会改变朝堂格局,引起权力变动!”
荫堂一下停了下来,这与他心中所想合辙合轨,可是他仍不动声色,“你继续讲。”
“是。试想,全国推行算术历法等,必将引起朝堂大的争论,今天肃文所讲的体用之争,概括得很好,很对。这争论虽有,但却不会激发争斗,动摇国本。我想,端亲王也是看到这一点,才敢放胆推行。”
“这样的争论,就象适才蒋光鼐与肃文的争论一样,不只在庙堂,在乡野也会意见不一,分歧颇大,体用之争到一定时辰,最后出手的一定是皇帝,他会庙谟独运,乾纲独断,而结论自然是早可以预料的。”
“问题就在于,体用之争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收揽人心的过程,而体用之争定局之后,如果各级官吏再不改换思想,就会改换位置,端亲王用一场大争论来改变朝局构成,用心良苦,不过,也很是高明!”
“还有,背后如果没有皇上的支持,……”汪辉祖看看荫堂,话打了半截。
荫堂仿似仍在沉思。半晌,他才道,“我也讲一下我的看法,有些话你适才未必敢说。”他看了一眼汪辉祖,汪辉祖敬佩地拱手笑道,“王爷体谅。”
荫堂一摆手,“端亲王甚至皇上的意思我明白,无非三点。一是以体用之争来一统思想,打击异派,改变朝堂格局,这一点,我们有共识。二是借开办新的官学、新的课程,培养新的人才。三是新学的形成,从下到下,也会形成新的势力,这势力,当然皇上与端王也要抓在手里。”
“王爷洞鉴烛照,学生佩服。”汪辉祖由衷道。
汪辉祖笑道,“蒙王爷看重体谅,经过一晚上的观察,学生已看出些端倪,这,恐怕是端王爷在下一盘大棋。”他语音刚落,蜡烛的灯花一爆,房间里倏地暗了一下,骤然又复明亮。
“嗯,说说看。”荫堂竟在汪辉祖身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那学生就直说了。”汪辉祖略作谦逊,“当今圣上喜好天文算术历法,举世皆知,但也只局限于宫里蒙养斋一地一隅,也只有皇子大臣才有资格进入,说到底,这不过是兴趣而已。”
荫堂静静听着,脸上的皱纹如斧雕石刻,却是不动声色,他拿起一盘宫点,递了一块给汪辉祖。
汪辉祖接过来,不敢往口里放,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铺陈,“宫里传来的消息,正月十六后,内务府将新成立一处官学,地点设在咸安宫,据说课程里就新增添了天文、历法、算术等名目,那就是这些课目要走出蒙养斋,进入官学了。今天,端亲王亲临府邸,上元元宵佳节,不吟诗,不作对,却出起算术题目,两相结合,学生认为,必有深意。”
看着荫堂期待的目光,汪辉祖继续道,“从目前看,咸安宫官学取代景仁宫官学,成为天下第一官学,那是迟早的事。以天下第一官学的名头,推行天文算术等课目,那他的作用就是敢为天下先,树立典范……”
荫堂不禁又站起身来,在书房里踱开步子,“王爷,试想,以咸安宫官学为起点,为榜样,把算术天文历法在全国的学校推广开来,开科取士时,会试殿试增加此类内容,那是什么局面。”
荫堂一下站住脚步,“请先生为我析之。”
“学生认为,那恐怕会改变朝堂格局,引起权力变动!”
荫堂一下停了下来,这与他心中所想合辙合轨,可是他仍不动声色,“你继续讲。”
“是。试想,全国推行算术历法等,必将引起朝堂大的争论,今天肃文所讲的体用之争,概括得很好,很对。这争论虽有,但却不会激发争斗,动摇国本。我想,端亲王也是看到这一点,才敢放胆推行。”
“这样的争论,就象适才蒋光鼐与肃文的争论一样,不只在庙堂,在乡野也会意见不一,分歧颇大,体用之争到一定时辰,最后出手的一定是皇帝,他会庙谟独运,乾纲独断,而结论自然是早可以预料的。”
“问题就在于,体用之争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收揽人心的过程,而体用之争定局之后,如果各级官吏再不改换思想,就会改换位置,端亲王用一场大争论来改变朝局构成,用心良苦,不过,也很是高明!”
“还有,背后如果没有皇上的支持,……”汪辉祖看看荫堂,话打了半截。
荫堂仿似仍在沉思。半晌,他才道,“我也讲一下我的看法,有些话你适才未必敢说。”他看了一眼汪辉祖,汪辉祖敬佩地拱手笑道,“王爷体谅。”
荫堂一摆手,“端亲王甚至皇上的意思我明白,无非三点。一是以体用之争来一统思想,打击异派,改变朝堂格局,这一点,我们有共识。二是借开办新的官学、新的课程,培养新的人才。三是新学的形成,从下到下,也会形成新的势力,这势力,当然皇上与端王也要抓在手里。”
“王爷洞鉴烛照,学生佩服。”汪辉祖由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