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道法通玄
sp;不远处,卖艺少年——应该说是太岁,正在暗中窥视着他们,见二人说说笑笑的进了七星观,不由暗暗咬牙,眼中露出痛恨之色,他神色犹豫了一下,还是站在原地,没有跟上去o
从外面只能看出七得观占地不小,可一进了门,柳随风二人才知道这道观真是内有乾坤o
入眼是一个方圆近百米的大院,院子四周栽种着青松绿柏,正中处,是一排几十阶高的青石台阶,顺着台阶往上,是一个祭台,祭台正中处摆着一个巨大的,半人多高的青铜香炉o
此时无数香客正在香炉前排着队,人人手里都拿着粗细不一,大小不同的燃香,准备供奉o
二人沿阶而上,走了没几步,就见路边一个摆着一个青幔开桌,桌后坐着两个中年道士,两个道士虽然一副道貌岸然仙风道骨的模样,可等柳随风瑶光走近一看,才知这二人正在卖香o
没错,香客们手中燃香,正是从这两个道士手中买的o
瑶光本待不理,可柳随风却是拉了拉她衣袖,迈步走过去,随口一打听,二人不由面面相觑o
“多少?一两银子一株香?”哪怕是瑶光出身富贵,一向出手大方,此时也被惊了一下o
一两银子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时代,一两银子能买三十斤牛肉,或者一百斤米,换句话说,省着点花,一两银子够一个单身汉活一个月o
可在这里,一株香就要一两银子!就这,还是最普通的香烛,若是材质好一点,或是大一些的香烛,还要更贵上几倍o
二人打量满山遍野,络绎不绝的香客,不由感叹这七星观真是生财有道啊!
好在柳随风只是神色微变,就伸手入怀,摸出五两银子,指着一旁三尺高的香烛道:“麻烦道长,给我来一株高香o”
五两银子买一株香,可说是大手笔了,连瑶光都不解的看柳随风,可那两个道士却好似见多了这种场面似的,微一额首,竟一言不发,头也不抬,一手接过银子,一手递过香烛,就不再理会二人o
柳随风呵呵一笑,客气的拱了拱手,拉着瑶光往上走去o
走了没几步,瑶光就忍不住了,低声问道:“你买它干嘛?咱们又不是真来上香的?”
柳随风声如细线,朝台阶上方微抬了抬下巴,低语道:“你看上面,似乎只有上过香的人才能入殿o”
瑶光一怔,顺着柳随风的目光看去,果然,那些没上香的人只能在殿外拜祭,而能入内的香客,都是上过香的香客o
“这这真是明目张胆的敛财啊!”瑶光脸上露出不忿,咬牙切齿的轻哼一声o
柳随风不以为然,轻笑道:“无论佛道,还不都是这样?你呀,还是见识的少,等这边事了,有空带你去白马寺瞧瞧”
二人顺阶而上,说了没几句,很快就到了台顶殿前,没等上香,就见一个村妇拉着七八岁的幼子,正痛哭流涕的跪倒在一个青年道姑身前,一边叩首,一边泣不成声的道:“多谢仙姑救命之恩,多谢仙姑”
那道姑则是站在殿前台阶上,搀扶起村妇,神色温柔,透着怜悯和慈悲,正轻声安慰着什么o
道姑年纪不大,看起来二十五六的模样,青色道袍披身,无图无画,朴素而简单,
从外面只能看出七得观占地不小,可一进了门,柳随风二人才知道这道观真是内有乾坤o
入眼是一个方圆近百米的大院,院子四周栽种着青松绿柏,正中处,是一排几十阶高的青石台阶,顺着台阶往上,是一个祭台,祭台正中处摆着一个巨大的,半人多高的青铜香炉o
此时无数香客正在香炉前排着队,人人手里都拿着粗细不一,大小不同的燃香,准备供奉o
二人沿阶而上,走了没几步,就见路边一个摆着一个青幔开桌,桌后坐着两个中年道士,两个道士虽然一副道貌岸然仙风道骨的模样,可等柳随风瑶光走近一看,才知这二人正在卖香o
没错,香客们手中燃香,正是从这两个道士手中买的o
瑶光本待不理,可柳随风却是拉了拉她衣袖,迈步走过去,随口一打听,二人不由面面相觑o
“多少?一两银子一株香?”哪怕是瑶光出身富贵,一向出手大方,此时也被惊了一下o
一两银子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时代,一两银子能买三十斤牛肉,或者一百斤米,换句话说,省着点花,一两银子够一个单身汉活一个月o
可在这里,一株香就要一两银子!就这,还是最普通的香烛,若是材质好一点,或是大一些的香烛,还要更贵上几倍o
二人打量满山遍野,络绎不绝的香客,不由感叹这七星观真是生财有道啊!
好在柳随风只是神色微变,就伸手入怀,摸出五两银子,指着一旁三尺高的香烛道:“麻烦道长,给我来一株高香o”
五两银子买一株香,可说是大手笔了,连瑶光都不解的看柳随风,可那两个道士却好似见多了这种场面似的,微一额首,竟一言不发,头也不抬,一手接过银子,一手递过香烛,就不再理会二人o
柳随风呵呵一笑,客气的拱了拱手,拉着瑶光往上走去o
走了没几步,瑶光就忍不住了,低声问道:“你买它干嘛?咱们又不是真来上香的?”
柳随风声如细线,朝台阶上方微抬了抬下巴,低语道:“你看上面,似乎只有上过香的人才能入殿o”
瑶光一怔,顺着柳随风的目光看去,果然,那些没上香的人只能在殿外拜祭,而能入内的香客,都是上过香的香客o
“这这真是明目张胆的敛财啊!”瑶光脸上露出不忿,咬牙切齿的轻哼一声o
柳随风不以为然,轻笑道:“无论佛道,还不都是这样?你呀,还是见识的少,等这边事了,有空带你去白马寺瞧瞧”
二人顺阶而上,说了没几句,很快就到了台顶殿前,没等上香,就见一个村妇拉着七八岁的幼子,正痛哭流涕的跪倒在一个青年道姑身前,一边叩首,一边泣不成声的道:“多谢仙姑救命之恩,多谢仙姑”
那道姑则是站在殿前台阶上,搀扶起村妇,神色温柔,透着怜悯和慈悲,正轻声安慰着什么o
道姑年纪不大,看起来二十五六的模样,青色道袍披身,无图无画,朴素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