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打听
�是忙碌的。”
说着李太太让管家娘子把茭娘送出去,等管家娘子一走,李小姐才起身坐到李太太跟前:“娘,这个就是那个,不肯娶表姐,而要娶她的?”李太太伸手捏了捏李小姐的脸:“你孩子家,哪里听到这些话?”
李小姐眼眨一眨:“我也不小了,娘不是让我学着管家务这些,那天看见舅舅的信。娘,说来,我也好奇呢,这苏通判,到底是为了名呢,还是真的……”李太太拍拍她的脸:“你想这么多做什么?好好地把自己的事儿做好。等到明年乡试完了,娘让你爹在新举人中寻一个年轻的,还没定亲的人,好不好?”
李小姐的脸先微微一红,接着就道:“不好。这天下哪有多少年轻的没定亲的举人,就算真有,定然也是家中……”
“家中穷吗?”李太太一口说破李小姐的心事,李小姐的脸更红了,偎依进李太太怀里不说话。李太太把女儿搂在怀里:“你啊,就是被我们娇惯了,怕过苦日子。这举人呢,就算再穷,拿有那穷到不成的?再说娘还会给你备嫁妆,备服侍的人。你瞧娘当初嫁你爹的时候,他的家事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娘这么多年,生儿育女,你爹爹对我也十分敬重,连妾都没纳一个。真要嫁一个门当户对的,子弟成器倒好,子弟若不成器……”
李小姐的脸更红了,捂住耳朵不肯听,李太太拍拍女儿的手:“好了,我也不说了,横竖这事呢,由不得你。”李小姐搂住李太太有些撒娇地嗯了一声,李太太把女儿抱的更紧,孩子总是在没经历过风雨的时候觉得外面什么都是好的,等经历过了,才知道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一成不变的事?
茭娘已经从同知太太那里出来,同知太太也是十分热情,不过没有李太太那么热情,更没有要自己女儿出来和茭娘见面。茭娘说话时候,旁敲侧击地,打听出来同知上任也就两年,李知府来这里是一年,算起来,也没有同知在这任上时间久了,见上任知府走了,自己就要打着补缺的心,被李知府夺走了缺,因此对李知府怀有恨意,暗地里给李知府下绊子的事。
茭娘打听清楚了,也就又笑着道:“方才去见了李太太,李太太也是和太太一样,都是这样热情周到,倒让我心里佩服,该学的还多着呢。”同知太太听到茭娘赞扬,笑的眼都眯成一条缝:“哪里能和李太太比,她的娘家,是京城里的大户人家,我们呢,虽说在自己家乡,也是能称大户的,可哪里有京城里那些大户人家的千金见多识广。”
“原来李太太是京城人,她娘家既然是大户人家,想来必定十分有名。”茭娘的话让同知太太微笑:“我也是无意中知道的,说李太太的父亲,就是礼部尚书,还有,李太太的祖父,就是谥号恭悫的王阁老。”说着同知太太就感慨:“瞧瞧,人家是什么出身?相府小姐,尚书千金,还这样温和有礼,倒是我,不知道李太太娘家来头这么大的时候,曾经在李太太面前说过,家父也曾为官,不过是个五品官罢了。想起曾说这话时候,还真恨不得回去打自己脸两下。”
原来李太太娘家是这样出身,茭娘这下更感到惊讶,她要出身这么好,从小受的温和有礼的教导,那对自己热情有礼是很平常的,可为什么要这样有礼?茭娘心中更是疑惑,还是辞了同知太太。
这一上午拜访了两位太太,茭娘也有些累了,先回去歇息,刚进屋换了衣衫,惠儿就来了,说是府城的知县太太,和经历奶奶来了。这同城为官,互相拜访也是平常的,茭娘急忙请她们进来,彼此一叙话,果然见人人都赞李太太为人很好,果然不愧是京城出身。不过茭娘看她�
说着李太太让管家娘子把茭娘送出去,等管家娘子一走,李小姐才起身坐到李太太跟前:“娘,这个就是那个,不肯娶表姐,而要娶她的?”李太太伸手捏了捏李小姐的脸:“你孩子家,哪里听到这些话?”
李小姐眼眨一眨:“我也不小了,娘不是让我学着管家务这些,那天看见舅舅的信。娘,说来,我也好奇呢,这苏通判,到底是为了名呢,还是真的……”李太太拍拍她的脸:“你想这么多做什么?好好地把自己的事儿做好。等到明年乡试完了,娘让你爹在新举人中寻一个年轻的,还没定亲的人,好不好?”
李小姐的脸先微微一红,接着就道:“不好。这天下哪有多少年轻的没定亲的举人,就算真有,定然也是家中……”
“家中穷吗?”李太太一口说破李小姐的心事,李小姐的脸更红了,偎依进李太太怀里不说话。李太太把女儿搂在怀里:“你啊,就是被我们娇惯了,怕过苦日子。这举人呢,就算再穷,拿有那穷到不成的?再说娘还会给你备嫁妆,备服侍的人。你瞧娘当初嫁你爹的时候,他的家事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娘这么多年,生儿育女,你爹爹对我也十分敬重,连妾都没纳一个。真要嫁一个门当户对的,子弟成器倒好,子弟若不成器……”
李小姐的脸更红了,捂住耳朵不肯听,李太太拍拍女儿的手:“好了,我也不说了,横竖这事呢,由不得你。”李小姐搂住李太太有些撒娇地嗯了一声,李太太把女儿抱的更紧,孩子总是在没经历过风雨的时候觉得外面什么都是好的,等经历过了,才知道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一成不变的事?
茭娘已经从同知太太那里出来,同知太太也是十分热情,不过没有李太太那么热情,更没有要自己女儿出来和茭娘见面。茭娘说话时候,旁敲侧击地,打听出来同知上任也就两年,李知府来这里是一年,算起来,也没有同知在这任上时间久了,见上任知府走了,自己就要打着补缺的心,被李知府夺走了缺,因此对李知府怀有恨意,暗地里给李知府下绊子的事。
茭娘打听清楚了,也就又笑着道:“方才去见了李太太,李太太也是和太太一样,都是这样热情周到,倒让我心里佩服,该学的还多着呢。”同知太太听到茭娘赞扬,笑的眼都眯成一条缝:“哪里能和李太太比,她的娘家,是京城里的大户人家,我们呢,虽说在自己家乡,也是能称大户的,可哪里有京城里那些大户人家的千金见多识广。”
“原来李太太是京城人,她娘家既然是大户人家,想来必定十分有名。”茭娘的话让同知太太微笑:“我也是无意中知道的,说李太太的父亲,就是礼部尚书,还有,李太太的祖父,就是谥号恭悫的王阁老。”说着同知太太就感慨:“瞧瞧,人家是什么出身?相府小姐,尚书千金,还这样温和有礼,倒是我,不知道李太太娘家来头这么大的时候,曾经在李太太面前说过,家父也曾为官,不过是个五品官罢了。想起曾说这话时候,还真恨不得回去打自己脸两下。”
原来李太太娘家是这样出身,茭娘这下更感到惊讶,她要出身这么好,从小受的温和有礼的教导,那对自己热情有礼是很平常的,可为什么要这样有礼?茭娘心中更是疑惑,还是辞了同知太太。
这一上午拜访了两位太太,茭娘也有些累了,先回去歇息,刚进屋换了衣衫,惠儿就来了,说是府城的知县太太,和经历奶奶来了。这同城为官,互相拜访也是平常的,茭娘急忙请她们进来,彼此一叙话,果然见人人都赞李太太为人很好,果然不愧是京城出身。不过茭娘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