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喜事
过日子,自然是希望和和气气,大家好好过日子,而不是成天算计来算计去的。不说别人,就说二叔,要不是爹你做的过分,娘又不肯补救,何至于此?”

  吴大伯的巴掌又扬起,吴大伯母已经尖声叫起来:“你爹还不是为了你?儿子,你可别听你别人乱说。你叔叔没有儿子,那份家业,本就该是你的,可你叔叔鬼迷了心窍,非要给娇娘招什么女婿,要把家业送给别人。儿子,你是我们吴家的……”

  她儿子已经用手捂住耳朵:“娘,这样的话,您在我跟前说也好,去外头说了,别人岂不笑的嘴歪。娘,叔叔的家业,我没有想着是我的,茭娘妹妹比我们聪明,也比我们能干,以后说不定还要照顾着我们些,何苦去做这些事?”

  吴大伯母伸手又要打,他儿子已经往前面跑去,吴大伯母急忙追上,口里还连叫着回来,吴大伯叹一口气,慢慢地踱回家去,这以后的日子,到底要怎么过啊?

  吴大伯虽心中无限抱怨,还是租了后面那三间小屋,拿出些破烂家具,儿子也不嫌弃,找木匠该粉刷的粉刷,该修补的修补,把那小屋布置起来,又种了几棵花草,这才去把媳妇接回来。亲家果真亲自把媳妇送来,不但如此,还备了桌酒,请吴大伯夫妻去坐坐,也当是给他们暖房。

  吴大伯见了满面笑容的亲家,又听到亲家一口一个事出紧急,多多包涵的话,连抱怨都没法抱怨,好容易喝完了酒,吃完了菜,也就叮嘱儿子媳妇好好过日子。倒是吴大伯母一张脸一直沉在那里也不言语,媳妇也不像原先一样胆小,虽还有些畏缩,但还是能说话的。

  一顿酒喝完,吴大伯的儿子也就正式分家单过,事情很快传的满城都是,都笑话吴大伯母这做婆婆的太狠,竟逼的岳家出面,要儿子儿媳分开住才算数。

  这事情柳氏母女自然也知道了,柳氏很是叹了几口气,茭娘倒觉得这样也好:“娘,您想,要不这样做,嫂嫂不肯回来,大伯母的名声又好听到哪里去?”柳氏嗯了一声就道:“虽说知道他们两个不是什么好人,可一笔写不出两个吴字,听别人一口一个吴家的如何如何,我这心里,总是有些过意不去。”

  茭娘哦了一声就抱住自己娘的肩膀:“娘觉得听到个吴字心里就过意不去,但娘是姓柳的。”柳氏伸手戳女儿额头一下:“胡说,女人家嫁了人,那就是夫家的人,娘家的姓,哪还能再提起?”

  茭娘嘻嘻一笑,也不在意。柳氏瞧着茭娘面上笑容,女儿似乎越来越有主见了,这是好事,可女儿的婚事?这念头刚一浮上来,柳氏就摇头,罢了,他们父女都是有主见的,自己听着就是。

  日子又悄悄地过去了一年,这一年茭娘都十八了,这个年龄,在苏州城都不算小了。自从吴能说过再不让茭娘寻亲,就在这家里待一辈子的话之后,媒婆来的就少了,就算她们来,也多是讲一些别人家的闲话。

  汪举人的女儿已经嫁了一个举人做填房,说起这事柳氏还奇怪:“怎么肯把女儿嫁去做填房?”

  倒是裘媒婆笑了:“那举人今年还不到三十,前年走过一次会试,虽没考中,却也认了几个大人物做老师,还常出入知府衙门,这样的举人,年轻有为,谁不想女儿嫁给他?这回是刚听说他断了弦,就有人托我去说媒,汪举人这,才是来的恰好呢。”

  柳氏恍然大悟,正在旁边做针线的茭娘嘀咕一句:“这举人秀才,真就那么好?”裘媒婆站起身打茭娘肩膀一下:“这要是穷秀才,老举人,自然算不得什么好。可要是年轻秀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