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六章 拍马屁(下)
�前言,要在海州修路,鼓励民间资本修路,以便日后运煤。朕就想着,若能把西山煤与京城连接起来,是否可行?”

  “这等事,朕也只是在科学院看过,看似马车大车,行与轨上,可载数千斤,奔驰如飞而马不疲。”

  “用来运煤,最是合适。爱卿正好也要举荐人才,朕看这样吧……”

  “你举荐些人,先在川南试行诸多新政,也完善一下技巧技艺。若是可行,则先把西山煤矿的事解决了,解京城这些年人口渐多而煤日用不足的情况。”

  “叙州府自府尹往下,各路工商人员,本也该你这个工商部的来管。盐的事,你就不用推举人了。”

  “你管的是产。你的官运、商销之法,朕也觉得颇为合用。如何运、销、征税等,你便不必管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朝廷如今还有盐政诸臣。”

  提及盐政,皇帝又忍不住笑了。

  “这场盐改,本来朕只想打个淮海,只动淮河、海州盐场诸事。如今可好,从山西河东盐、到京畿长芦、再到淮南、闽粤、蜀地,竟是波及天下。”

  “可细细思来,又觉得确实无甚坏处。朕每读史书,读到唐宗旧事,就颇有同感。只恐后人不及,非要把高句丽事解决了。”

  “如今朕是越发明白唐太宗的心思了。”

  刘钰心道好嘛,这还自己夸上自己了?

  “陛下志向之宏,本朝乾象极天察地。臣每思之,若唐时候,有如此航海术、有如此列国大争之世,又当如何?”

  “每思及此,便觉只怕纵是李唐复存,亦无过如此了。”

  赶紧夸了两句,皇帝居然点了点头道:“此言正说到了关键处。之前每有人言本朝如何如何,朕心里却虚。”

  “彼时江南人口尚且不丰,航海手段恐尚未用牵星板,更不要说火枪铜炮之物。”

  “饶是这般,尚且还都护葱岭。”

  “是以朕每思及此,也是如爱卿这般心思,先想想若唐既有航海术、又有火枪铜炮,然后再做比较。”

  “至于到底如何,那便只能留与后人评说了。”

  “就拿这盐改事来说,朕看了卿的奏疏,难免感叹其中的一些道理。”

  “同样的道理,拿来比较本朝与汉唐,竟也相通。”

  叹息中,皇帝不由想到了刘钰之前递上的第四封奏疏里面的一个比喻。

  之前上的第四封奏疏,就先讲了一个故事:某个人过门的时候,明明门很高,却始终弯着腰。人们就很好奇,问他为什么国门弯着腰?那人说:我父亲国门弯着腰,所以我过门弯着腰,难道过门弯腰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而他父亲,身高九尺,外号摸着天;而他,却身高五尺,外号三寸丁。

  这个故事,也有叫刻舟求剑的、也有叫守株待兔的,本身就是当年韩非子用来讽刺儒家的。

  如同射箭的时候要将箭向上倾斜,抬高一寸方能中心;而若用了火枪,却还抬高一寸,这就是脑子有病了。

  本来刘钰是用来说盐政改革的事的,大意就是:

  前朝的盐政有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