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六章 决胜千里之外(三)
只是和他们说了一下抓紧时间。

  “交接、挂牌、成立的事,这不必说,你们几家既都同意,那就商量一下。”

  “漕米之类的运输,朝廷也会独家授权给你们,这一点你们也大可放心。”

  “此外,因为运河被废,除了海船之外,还有一部分江船,从松江府到武汉的江船,这些朝廷的折旧价就更低了。既说是扶植,那就是扶植,而不是想要卖些旧货给你们。朝廷就是要把一些国有资产,用低价转给你们。”

  “他的意思呢,就是快,越快越好。一定要在今年北方秋收,也就是八月十五之前,步入正轨。”

  “海军那边的人,会在半个月内来和你们接洽。这事儿是你们的事,你们自己谈。”

  “可还有什么问题?”

  这几个商人互相看了看,心想这还有什么问题?

  朝廷要扶植的话,从来都是这么简单粗暴。就像是当年开国之初北边战争还未结束的时候,陕山之盐商也是这种扶植的套路。

  大量的国有资产,有形的或者无形的,以低价甚至直接送的方式给予他们。对这种扶植的套路,这些商人心里都清楚。

  而在清楚至于,也从这里面咂摸出一些别的滋味。

  江船?

  漕运被废之后,朝廷还要把大量的江船交出来,这对公司而言可是个好消息啊。

  若能控海、控江,就不提公司自己承办的业务,便是朝廷这边的订单,那也比只是黑水洋航线多了不少啊。

  “我等没什么问题了。夫人且放心,时不我待的道理我们是懂的。在北边的人来之前,我们就会定下各自的股本份额、各家先抽一批船,先保证今年季风季400万石的运输量。”

  田贞仪回道:“那便好。尽快吧,越快越好。事已说完,我就不便在这里逗留,诸位自便。”

  说罢,自从帘子后面离开。

  待田贞仪离开,这些商人便放开了刚才的矜持,大声地讨论起来。

  赚钱嘛,无非是坐地起价就地还钱,赚钱当然不丢人,至少在松江府这几年的风气道德之下,不但不耻反而是荣。

  明显是赚钱的买卖,几家都想要多要一份,但也知道自己多要别人肯定不同意。

  若是今天不解决,回去之后谁知道谁家和谁家能悄悄联合。

  是以在这种互相猜忌之下,倒是很快达成了一致。

  各家先各出一条大船、三天中船,再各分一些股本,待海军的运输船到了之后,再议去造船厂下新的订单。

  …………

  不久之后。

  长芦盐场。

  若沿运河北上,到京畿一带的时候,会感觉到说不出的凄凉。

  叫人恐惧的日子刚刚过去,一些人家挂着的孝布还没有取下。

  但若离开运河,只看长芦盐场附近,却又是一片生机盎然。

  百姓或是以小船、或是以小车,将各家囤积的盐,朝着朝廷指定的榷场里送,当面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