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
�不要答应。

  群臣一听,又是这一招,又是皇协军,这怎么打南洋,一下子算是有鼻子有眼了,即便是对军旅之事一窍不通的人,也明白了几分,看来,这扩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这几乎就是按部就班的做事,这似乎所有的事都早已准备好了……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陈于廷满足的说道,既然已经做了他该做的,那他也就该退场了。

  “诸位卿家,可还有什么要问的?”杨改革问道。

  群臣互相的看了看,又低声的议论了一阵。

  “启禀陛下,臣有一问,不知当问不当问。”韩爌思量了许久,终于还是问了出来。

  “哦,卿家有什么要问的?”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不知道陛下打算何时南下?”韩爌问道。

  韩爌问完,众臣都聚精会神的听着,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消息,可能会对很多事有很多的影响。

  “……南下扩张的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粮食是不用愁的,尽管动用的人不多,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朕还是懂的,……大琉球已经设置了州县,变成了我大明的粮食基地,倒是不愁没粮食,可以就近调粮,不过,大琉球也只能算是基本定型,还没完全成型,去年,今年一直都在往大陆内地调粮,自己本身的存粮并不多,还是再等一两年吧,从今年开始,大琉球开始准备储粮,到明年再储一年,大概也就差不多了,有了粮食,心里也就有底了……,再就是灯塔的问题,先建灯塔,等从浙江,福建,大琉球,两广,琼州等地的灯塔连成网之后,再去不迟……”杨改革如此说到,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水师的建设问题,如今明朝势大,原本历史上很多没考虑招安的海盗,如今都在接受招安了,所以,如今的明朝比历史上的那个明朝,情况要好得多。如今还需要时间让新水师熟悉新战舰,熟悉新战法,磨合好了才能上战场,毕竟,明朝的海盗也好,水师也好,都是小船小炮用惯了,对于大型战舰,舰队的作战方法,并不太熟悉,这就需要时间。再就是灯塔的问题,新建灯塔还需要时间。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韩爌问过了,也就不再多问了,问多了惹皇帝厌,那倒是没必要。

  “还有那位卿家要问?”杨改革环顾了一下,又问道。

  这次群臣没有再出来发问的了。

  “既然没有了,那朕就再说一点吧,今曰之谈话内容,乃是绝密,切不可泄露出去半分,事关我朝曰后数十年国运,朕希望诸位能谨守秘密,若是泄露了秘密,一律以泄露禁中语论处,朕绝不会姑息半分,到时候可别怪朕不讲情面……”杨改革又嘱托道。还有一件事,颇让杨改革头疼,那就是明朝的师爷问题,很多当官的本身没有多少思考能力,很多人都喜欢把事情拿给师爷去揣摩和推测,这种后果就是朝廷的保密措施就像个筛子,不存在什么秘密可言,往往还在朝中讨论的事,外面已经传得满城风雨了,更恶劣的是经过师爷们这暗地里的沟通,这群起而攻之也好,这结党而争也罢,这通风报信也好,往往会让朝廷措手不及,往往会受到很多外力干扰,作出的政策和决策,往往出现偏差。师爷往往又出自一地,更是让这种暗地里影响朝政的能力放大了。

  群臣又是一阵议论,然后道:“臣领旨!”

  “大伴,将袁崇焕在倭国的事编成简单的小册子,分发给三品以上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