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十九章 逆境求生(1942年中)
�很好!以前你大哥也曾派人东南亚少量销售过,据说口碑很是不错,现在可以再次尝试一下。”

  我点了点头,确认了这个点子,但是又不无忧虑,“可是,报纸上说,东南亚也已经被日本占领了,不知道那边局势如何?”

  “我听一个刚从印度尼西亚回来的朋友说,目前日本人的大部分兵力都在中国,于别处则是实施以当地人统治当地人的策略。虽然名义上也占领了缅、泰、马来、印尼等地,但是投入的兵力较少,仍然要依靠当地的上层人士参政统治,政治环境相对比国内宽松。所以,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我听了,心中有些踌躇,但是也知道,如果存货积压太久,不仅影响现金流通,也会导致进一步关店。毕竟,在这种时候,药材是为大众所需,节节升值的,而茶,作为休闲陪衬之物,毕竟不如性命和衣食重要。

  方云笙则舍不得放弃这个发展机会,强烈请求派他去东南亚探看市场,我亦知他想做多点事情来补偿王家,便只好答应。

  第百二十章为母宽心

  景元茗府的事件过后,王氏沪上的其他几家茶庄也受到了负面的影响,营业额一度大幅缩水。为此我几乎常常做噩梦,梦见父亲和大哥指责我弄坏了家里的产业。母亲则劝我说,父亲和大哥在天有灵,只会保佑我们姐弟姐妹,不会钱财之事怪我。幸而,方云笙从东南亚发来电报说,那边的市场空间很大,值得挖掘,颇有可为之处。此前少运了一批货到印度尼西亚一带,半个月便一售而空,经销商的反响很好,纷纷要求加大进货量。由是此消彼长,王家的茶庄生意还算勉强接续下去。

  一日,家中无事,便打算和母亲一起商场买衣服、饰品,算是中秋节的一点心意吧。母亲原是大户人家出身,自小锦衣玉食,但是自从父亲去后,她却变得格外节俭。而大哥的去世,更让她无心装扮自己。为了给母亲寻一些轻松和乐趣,我便提议给她换新装。因为母亲毕竟不是像我和曼芝、明曦一辈的年轻人,不喜欢去什么游乐场、歌舞厅等地。而美食呢,她自己就是一等一的美食家,外面一般的餐厅她都大多看不上眼。

  “哪里有这样的闲钱?”母亲不想破费。

  “俗话说受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我们王家还没有瘦死。怎么会连孝敬您的钱都没有?”

  我笑着宽慰她,拿起梳子帮她梳头——母亲依然留着一头传统的长发,常常盘成一个髻,深密如螺,清朗优雅。只是,这螺髻上今日依然多了许多花白的发丝,让我看着不忍,看得心伤。

  其实买一两件衣服首饰能有多大花费呢?省不省也不在这一点上。最重要的是让她欢喜一下,毕竟过节了——中秋本是花好月圆人团圆的时节,苏子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是于我家已然不能。

  人生在世,既然没有长久的保障,不如且换一时的欢心吧。

  “去哪里好呢?”母亲感到烦难。她已经很久没有出门了。

  “随便好啦。你喜欢去哪,咱们就让小杨开车去哪。”

  母亲想了想,道,“上次你买旗袍的店铺叫什么?咱们就去那吧。”

  我手中的梳子停在半空中,朝着镜子里看了一眼,心里同时爬起了丝丝的“虫”。

  “怎么想着去那?我不记得店铺的名字了。很不好找。”我笑着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