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畔(改BUG)
��静的坐下来,执笔,悬腕,写了几笔,又不死心的说:“听说大伯比我爹严厉,堂姐们一定过的很痛苦。”

  “王家小姐知书达礼、安静温柔是富春县出了名的。”门外的婆子笑着接口,“咱们富春有个老话儿,叫嫁人莫嫁李家郎,娶妻必娶王家女。这个王家女,说的就是咱们家啦。别说小姐难求,就是服侍小姐的大姐儿们到了年纪,都有那好人家来求做正妻。远的不讲,服侍大老爷那边大小姐的春莺,当年可是大吹大擂四人大轿嫁给陈监生,听讲她现在都是教谕夫人了。”

  “王妈,你小声点。”英华的母亲柳氏走了过来,一边等王妈掀门帘子,一边道:“李知府在前面,叫人家听见咱们内宅嚼这些,像什么话!”

  柳氏是北边沧州富商柳笠公的三女儿,沧州尚武,柳富商生得七八个女儿才有一个独子,把女儿当儿子养活,枪棒骑马和算盘帐目无一不教。是以柳氏不但性格泼辣,言语爽朗,而且体格健壮,文能看帐本查账,武能提弓上马打猎。她十九岁嫁给中年丧妻的王翰林做填房,和王翰林恩爱异常。论起管家的本事,先夫人拍马也赶不上她。家里的仆妇大半是先夫人的旧人,但没有不怕她的。她一发话,王妈就退后一步,闭着嘴露出苦笑。

  英华有着和王翰林一模一样挺直的鼻梁,带点儿内双的眼睛,还有着南方人共有的苗条纤细的身材,若是不讲话,便活脱脱是个袅袅婷婷的文静闺秀。其实她的性格有七分随母亲,小时候跟着长她五岁的二哥没少调皮捣蛋。长大了,那股子生机勃勃的劲头依然压都压不住,一不小心,就会冒出来。

  柳氏是自家的女儿怎么看怎么好,极是娇惯这个女儿,更何况北方女孩儿多是泼辣的,心里觉得女儿这样子正好。但在南方人王翰林看来,小女儿活泼太过,嫁到夫家去一定会吃苦头。所以他定下了规矩,要女儿每天写四百个大字,借此来磨练她太过活泼的性情。看上去,这种法子很管用,十五岁的英华不讲话的时候,看着温柔文静的很。

  柳氏进门之后一言不发。梨蕊晓得太太是有话要单独和二小姐讲,把舱里舱外的大小丫头婆子慢慢支使出去,自己抓了把瓜子,走到舱外的过道里嗑瓜子耍子。

  英华右手把笔丢进笔海,左腿就把板凳踢开,像个猴儿似的扑进母亲的怀里,笑道:“娘,爹罚我还要写二百字,你和爹求个情,饶了女儿吧。”

  “笑不露齿!笑不露齿!”柳氏推开女儿,顺手把窗户都掩上了,笑骂:“你大姐瑶华好生安静,怎么你就像个活猴!”

  “我要是猴子,二哥就是齐天大圣。”英华抱着母亲的膀子嬉皮笑脸,“娘,我想二哥了,咱们花钱把二哥赎回来罢。”

  “赎他回来容易,你爹不乐意!”柳氏叹气道:“我已经写信回沧州托你小舅舅找便人给他捎了二百两银子,也很够他花了。过几个月迁都大赦,他就能回来了。你爹的意思,是叫他吃几个月的苦头,好磨磨他的暴燥性子。”

  “真能迁都!”英华看到了二哥回来的希望,眼睛一亮。

  “真能!”柳氏安抚的在女儿肩上轻轻拍了一下,笑道:“你大伯的门生已经给你爹写信来了,劝你爹趁大赦的时候活动活动。方才我在屏风后边听老爷和李知府说这个事呢。”

  “那爹怎么讲?”英华有些不乐意的鼓起腮帮子,道:“这个翰林有什么好当的,一年连炭敬都收不到几封。爹都五十多岁了,在家享清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