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屯留兵变之跟着感觉走
�不反也得反了!”

  成矫:“我可以选择离开,但是永不叛秦!”

  樊於期急了,扯着长安君的衣袖:“百里奚是楚国人,却侍奉秦穆公。商鞅、张仪、范雎都是魏国人,他们也都是大秦的贤能之士。太子殿下能比他们更有才能吗?他们算良禽择木而栖,太子不过是避祸而已。”

  长安君:“一身可不为官,心中岂能无德?---这是我给王兄写好的书信,汝就差人送去咸阳吧!走,我要随同将军检阅军队!”樊於期摇头叹息。

  樊於期统领的兵马都是从三秦带来的精锐之师,这只队伍若是造反并与王翦、桓龁、孟琨所部厮杀起来,上党落入赵国之手几无悬念。

  长安君成矫站上高台,俯视着台下的秦军军阵,恸哭失声:“三秦将士们,我成矫贪生、不能再陪伴你们了。国都命令我们出击邯郸,无非是谗言构陷、想让我成矫一人去死,我又何必拖累汝等呢!今日,我且去也!拜托诸位守好关隘,以待援军。”

  樊於期高举兵符:“还有愿意跟随太子走的人吗?本将也要挂印而去,谁人可接掌兵符?”

  台下的将领们议论纷纷回话道:“将军,不是我们不愿意跟随太子殿下,实在是家中还有妻儿老小、父母兄妹呀!将军就不要再为难我们了。”

  樊於期鼓动道:“肯随着太子去往赵国者,一定会高官得做、骏马得骑,世享爵位。”

  于是,队伍中挤出一些满怀希冀的人:“将军说话可算数?”

  樊於期拍着胸脯:“那是自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而无信,焉知其可?”

  “好!那我们愿意跟随您辅佐太子。”,乱纷纷又挤过来一些人。

  樊於期和长安君成矫收拢一些部众,抛弃部队、乘坐车马载了眷属,径投赵国而去。

  公元前239年,大秦国国君嬴政的异母兄弟成矫,在上党屯留城率领部分士卒亡命赵国。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说他是“死屯留”(即兵变失败,死在了屯留城,还说胁从叛乱者皆被斩首。)可是,同样是《史记-赵世家》却说:(赵悼襄王)六年,封长安君以饶(今日河北饶阳)。其实,有更多的史书认定成矫是离开了秦国逃往赵国了,他被赵王厚待,封地在饶阳。估计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有关章节那天喝酒有些多了,这个错误最后也没被检查出来。

  自己研读《史记》,发现太史公书中其他的错误和玄幻的地方也不少,有的情节写的惊险刺激、如同美国大片。尤其是荆轲刺秦王一段,简直是“神来之笔”!其实呢,历史真相是:燕国派遣刺客荆轲、秦舞阳携带刀具去刺杀秦王,刚刚进入秦国边境,就被秦国特务们逮捕了。为啥?荆轲原本就是个做刺客杀手营生的啊!一顿严刑拷打就全部招供了,结果被李斯下令即刻处死,估计秦王也是听了属下汇报才知道有这么回事。

  司马迁把《荆轲刺秦王》的场景写的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足见我们的古代史官有时候也不实事求是,可能久居深宫太烦了,抑或历史太枯燥乏味了,于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谓其父“谈为太史公”,其实太史公是史官的官职)也开起了玩笑,写起了影视剧本,呵呵!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读者们能有所感悟: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更是由人所写的。阅读历史的时候,一定不能不加以分析研究、一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