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择将出征费思量
�治军严厉者不可为之!

  廉颇所擅长的是平原野战,其与秦军交手鲜有胜绩,已败7阵有余,而上党更是他不熟悉的山地。廉颇治军,过于仁厚,少见罚责,而其所提拔的将领,多力战少谋之士,惟知勇力杀敌,往往不遵从号令。这是臣所以忧心者也!

  赵括虽然年轻,但与其父常年征战,功勋卓著。尤其是上次在上党地区阏与之战中,父子俩大败秦军,杀其将胡阳,盖用赵括之策也。其知上党山川地理,这也是一个长处啊!赵括治军严厉,擅自出营及入营号令不合者皆立斩之。王上是否还记得前次王庭宴乐,吾王遣使请之,使者车马直入营门而伏诛之事否?

  臣记得,那还是蔺相如大人求情,王上才没有惩罚赵括的呀!

  综合这些情况,我觉得出征上党赵括胜于廉颇。

  蔺相如:田将军所言有理。此次上党之争,我们可以出战的军队有60余万,上党太守冯亭也有10万守军、加上还有百万不愿事秦之民,而冯亭通报:侵入上党秦军仅有20余万人,其将为王龁,秦军数量不占优势,必退避息兵,而且秦国后方还遭到北狄的袭扰。以臣估计,此役会速见分晓,胜利属于赵国。赵豹、田老将军担心的事情属于过虑了。

  赵括虽良将,但还年轻需要历练,使其轻易建功,容易助长其骄气。更重要的是:目前秦赵相持对峙的形势并未改变,两国还未到摊牌的时候。若赵括统帅如此雄兵出征,定然不会满足只是驱逐上党秦军,必反掠秦地,到那个时候,秦赵的对决就要开始了。而秦国一时又灭亡不了,彼时其他诸国坐视秦赵相斗、两败俱伤,焉知祸福哉!

  田单激动得站起来,走到中堂叩首道:上卿轻言战矣!上党之地,秦近我遥,韩国人顺风行船,逆风则避,尤其不可依靠。一旦廉颇失利,必将畏战收缩困守,到那时候,攻守易势,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就尽付秦人矣!既然是这样,兵发上党,还不如不去!

  蔺相如:出兵上党,是君王的命令,如何可以随意更改?大军未动,你就说这样不祥的话,真是让人气恼!廉颇军之后,我们还可以有大批军队援助接应。就是上党不能取,也必定能全身而退。现在如果不敢去救援上党,岂非让天下诸国耻笑吗?

  赵孝成王也说:上卿所言,本王心有戚戚焉。郭开,你意下如何?

  郭开:上党之战,事关重大。吾王可派遣平原君赵胜,出使魏国、齐国、楚国等,以修盟好。大军出征,如何做好粮草供应也是艰巨的任务。臣请以赵括为统帅决战秦军,廉颇为后援保障粮草供应,这也是巨大的功劳。如此,可以打破目前选将用人方面的僵局。

  蔺相如:决死阵前,不用刀刃而用刀背,这是什么道理?如果反之,我倒愿意表示同意!

  田单:臣赞同郭开之议!不敢苟同上卿之言。

  赵孝成王无奈地说:众臣之言皆有道理,同心戮力方可抗敌。我看就定下来由廉颇领军,赵括为后援吧!

  田单待要多言,却一阵眩晕,面se苍白,满头大汗,昏厥过去----

  原来,来自齐国的田单虽然担任了赵国的相国,但因为是外来人,真正的实权还在赵孝成王的叔叔---平原君赵胜手中,可赵胜三辞相国,德高望重的上卿蔺相如就实际主持朝政了。

  赵孝成王的叔父---平原君赵胜及舅舅平阳君赵豹,都曾在赵惠文王期间担任赵国相国,但因为秦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