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名字越多越好
�德国足球可太菜了!”这是吴杰心里的回答,嘴上自然是说道:“我已经拿到了亚洲冠军,亚洲金靴,亚洲最佳球员。现在我渴望更有价值的对手,我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表演,这里就是那个舞台。”

  “吴,我想知道上半场你在底线过掉布特的那个转身动作叫什么?还有上半场过掉赫瓦特的那个动作,请问是不是巴西球员里罗伯托·里维利诺的牛尾巴过人?”

  《踢球者》的记者终于问了一个与足球有关的问题,这两个动作现在还有不少电视前的拜仁球迷兴奋地讨论着呢。

  “我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那个确实是罗伯托发明的牛尾巴过人,我将这个动作稍稍改良了一下,以便让它动作更快,欺骗性更强。”

  “现在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个是我发明的过人动作,我称它为‘蚌埠回旋’,你们也可以称它为‘中国舞步’,或是‘木马旋转’,这是一种华丽而又实用的摆脱技巧!”

  吴杰回答问题时,所有记者都急速在纸上书写着他的话。

  “木马旋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一名记者问道。

  “因为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和对手就像旋转的木马,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

  吴杰解释了一下,尽管他心里更喜欢“蚌埠回旋”,但一次多注册几个名字总没错。

  “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个蚌埠回旋吗?”

  《踢球者》的记者继续追问,但不确定吴杰会不会真的详细介绍,因为这个时代有一手绝活的球员,大都不愿意被人偷学。

  “当然可以,其实这个动作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在带球过程中以一个360度旋转顺势转身摆脱防守者,然后或传或射,或是继续带球推进。”

  吴杰说得轻巧,但指望从这两句话学到什么,那真是异想天开了。

  他也不怕被人学去,这个年代的直播技术除了世界杯和欧洲杯这样的大赛,大部分都拍不清楚球员的快速动作。

  尽管八十年代后转播技术在飞快提升,但指望从录像里学到这个技术也难如登天,否则这个绝技不会在九十年代后才越来越多的出现,旁人想学可有得研究了。

  他把“马赛回旋”改成“蚌埠回旋”,当然有不少恶趣味在里面,但也是不得已为之。

  赛后系统已经提示他,这个动作属于原创,不仅可以获得一枚同名勋章,他作为原创者还可以为这个技术重新命名。

  这时候当然不能再叫“马赛回旋”,他又不是法国人,也不在马赛打球,叫这个名字算怎么回事?

  “现在拜仁的首发锋线是鲁梅尼格,还有赫内斯,你认为自己有能力取代他们中的哪一个!”

  这是《图片报》记者的提问,同样很难回答。

  切尔瑙伊这时朝他悄悄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赶紧装听不懂。

  这个问题回答不好,那可不是小事情。

  “这个世界从不曾有一个人能取代另一个人的位置,所谓的取代,只是以前的那个人被遗忘了……”

  吴杰听到这个问题后却一点不显得惊慌,仍旧是一副淡定的神态。

  切尔瑙伊听到工具人翻译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