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名声初显
贫困也是事实?”

  “确实啊,她妈妈年初的时候过世,一家住在公屋里,据说还欠了不少的债务。”

  “她的稿酬是怎样算的?”

  “千字三十五。”

  “千字三十五,低了点,翻一番吧。”

  翻一番就是千字七十,胡文亮迟疑了一下。《明报》一般都不会主动给作者加稿酬的,金庸猛地说要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作者加一倍的稿酬,很是让胡副主编惊讶了一下。

  “有什么困难吗?”金庸没有多解释,只是随口问了一句。

  “困难倒是没有……”按照《明报》的规定,就算是刊登在报纸上的文章给《明报》带来了实际销量的增长,给增加稿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般都是慢慢少量的加。

  “就当是资助这位穷且益坚的小友读书吧。”

  金庸办报是纯粹当成生意来做,而做生意想要获得最大的利润就要严格控制成本,所以他对报纸的支出才会那么的锱铢必较,在商言商嘛。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他吝啬之名远播整个香江。

  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金庸倒并不怎么吝啬。对于捐资助学这一类善举,他一向是慷慨解囊的。

  就比如,有一次金庸带着一百万元的支票去一所学校捐款,学校的校长和他也是很熟悉的朋友,接过支票看了一眼后开了一个玩笑说“是不是写少了一个零”,金庸当时没多说,回头却立马送上了九百万。

  既然主事人发话,胡副主编自然是从善如流。

  林静那边很快就收到了《英雄志》的新合约。她虽然也相信《英雄志》的价格不会一直停留在千字三十五不变,但没料到喜悦来得如此之快。

  《英雄志》已经连载出去了的有三十万余字,是旧价千字三十五不变,三十万余字以后的则作价千字七十,这意味着她一下子就能够多赚十多万。

  而且随着她的名声慢慢打响,她又有了新的想法。</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