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逃出费国(下)
健儿,可自己还有几十把强弩呢!在船上点射水里的人头,打地鼠什么的最有爱了!

  想到计划已经完成了大半,赵旻心情大好。他走前两步,来到一座高高耸立的“桅杆”旁,细细打量起这个让他不得不甘冒风险深入敌后的元凶——拍杆。日间从远处看尚不觉得,如今凑近了看,让赵旻不得不感叹,以这年月的建造水平,弄出这样高大的建造物,古人的智慧还真是不容小觑。

  只见这拍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主杆,也就是受力件,是由一整根两人合抱粗细的原木制成。底部较粗,顶端略细,总长超过十五丈!底部并不如赵旻想象是由城墙上生起,而是直接从城墙根——也就是地面而起。从底部延伸到城墙上时有一个突出的圆盘,以楔口形式连接;圆盘的另一端就是副杆,即是“拍”的那一部分。这是一根总长十丈左右的原木,总体比主杆略细。副杆顶端由两根滑索与主杆相连,主杆顶端则掉着一个滑轮组——赵旻一直以为滑轮组是近代的产物,却原来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成熟的运用了!

  从滑轮组的滑索一直延伸到地面,由一个绞盘相连。赵旻看看就明白,当拍杆使用时,只需要松开绞盘上的卡扣,副杆在重力作用下轰然倒下,由于木头有一定弹性,因此可以砸到低于城墙两三丈的位置——至少赵旻的座船高度肯定是逃不掉在副杆下四分五裂的命运。回收也很简单,只用转动绞盘,在滑轮组的作用下,并不需要太多的力气就能把副杆重新吊起。整个结构简单,操作也不复杂。问题是以这年月的技术水平,如此巨木的起运、吊装,仅凭人力是如何办到的?赵旻再一次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叹为观止。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东西已经对赵旻不构成威胁了。他站在城头,望向东北方向,那是邵琦他们即将来临的地方。可惜夜色中只能听到?水潺潺地水声,远处只看到黑乎乎地一片,船只却毫无踪迹。

  赵旻收回目光。事已至此,自己已入绝地,多想无益。只希望在大队敌军赶来之前,能够守得住城墙吧!

  转眼两炷香的功夫过去,船只还不见踪影,城内方向却看见一条火龙蜿蜒而来。这必然是红巾军察觉出异样,前来支援了。现在唯有默默祈祷,寄希望于敌军判断失误,以为只是内部派系碾轧,因而只有那“尾宿卫”派兵前来。否则如果真是大队敌军,赵旻可没天真到仅靠自己这区区二十人也能凭城墙之利一夫当关——这跟攻城可不一样,攻城时面对外部只有光溜溜的城墙壁,但现在城墙之内,可是有两条平直的马道啊!

  待火龙穿行到城墙之下,视野渐渐分明,赵旻大略一估,大松了一口气。或许是祈祷起了作用,前来的敌军至多不超过五百人,远远小于红巾在城内的兵力。看来这应该是尾宿卫的本部人马出动了。赵旻现在大致了解了红巾军中的编制,基本是以校为单位,一校大约是千人左右,据徐楚的说法,徐泰方总共有二十八校,虽说人数或许稍有偏差,不过总体来说两万多兵力的数据是不虚的。尾宿卫若按千人计算,除去今夜值守四门的五百人,剩余不到五百人应该是合理数字,故此眼前的人马应是尾宿卫无疑了。

  从城头上望下去,长长的队列中打头的骑着一匹大马,想必应是称之为尾宿校尉之人。赵旻微微眯眼,这货当真骚包得紧,在城里还要骑马,生怕自己不够醒目怎的。当下转头去看章韩,后者会意的微微点头。赵旻从城墙探头出去,这里距那将领约有六七十步,超过自己飞刀的射程。

  “可是尾宿校尉当面?”

  昏暗的灯火下对方的面目看不太清楚,不过从声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