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寻访大师
�苇荡荡。赵旻记得这附近好像就是后世宋代著名的水泊梁山,可能宋黑子赖以为屏的八百里梁山泊就是眼前这一大片水道和芦苇组成的吧!

  根据孟侯的说法,郑达在去职后云游四方,在路过北海时与其相识。由于孟侯所学甚杂,又不似一般被圣人学说过度洗脑的士子般思想禁锢,头脑僵化,因此两人相交莫逆。郑达辞别之时,羡慕孟侯隐居生活,便留言说将会在大野泽畔寻一处山清水秀之处隐居,若有意即可前来相访。这话涵盖的范围及其模糊,大野泽方圆不下三百里,加上“畔”这个附加词,所要搜寻的范围增大了可不止一倍。以这年月差劲的交通状况,以及落后的通讯情况,真要靠两条腿把这数百里的范围一寸一寸地搜下来,恐怕一两个月都未必能行。

  好在不知道的可以问。这大野泽畔出没的山野樵夫、耕夫渔民为数不少,而且待人也相当热情,说起乡野四邻来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想来也是,这时代的交通状况不发达,大多数百姓都过着自耕自足的生活,若是读书识字的士子还有四方游学的可能,一般的百姓则大多终其一生都没出过自家所在郡县一步;在这种情况下,百姓所知所想大多局限在本乡、甚至本村,全部精力几乎都集中于此,自然对周边人事熟悉无比;若是相询与其关系远一些,比如问现今是天子是谁,能答得上来的恐怕反倒不足半数。这跟后世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国家大事、世界形势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要问到邻居姓甚名谁。恐怕反而没多少人说得上来。

  靠着鼻子底下一张嘴,倒真的轻松得知了这位郑达郑大师的所在。他的隐居之处在大野泽西岸的一处渔村之中,距离东郡范县不过七八里路程。想来也是,真要隐居在了无人烟的偏僻之处,衣食问题如何解决?总不能真的修仙辟谷,不食人间烟火了吧?

  赵旻一行来到郑达所在的渔村,将亲卫留在村外,只带了邵琦和章韩两人入村。经人指点,赵旻寻到了传说中郑达所居的院落。虽说是隐居,但毕竟做过中两千石的高官,所居院落一看就与周边大不相同。但见青瓦白墙,高屋广宅,虽说不能与豪宅相比,但与周边低舍陋屋相比,不知强了多少倍,即便是当初去请孟侯出山时所居的茅屋,在它面前也只能愧叹不如。

  赵旻让邵琦去院门前报门。他身为皇子自然不可能有名刺那种东西,不过这并不影响报名的效果。很快,门子就领着赵旻三人入院,往正厅而来。看到这一幕赵旻忍不住心中腹诽,看来这位郑大师过得真不错,不但有大屋高卧,还有下人服侍,看来这老头并非想象中那么淡泊名利嘛!

  赵旻在正厅等了片刻,后室悠悠地转出一人。但见其身量颇高,约有七尺左右,看上去不过五十多年纪,白面长须,高鼻薄唇;头上一方青色帻巾,身着深衣,外面套了一件大氅,看样子应该是才起身没多久,面色还有些红润。

  这人想必就是名满天下的礼学大师,郑达郑阙之了。此时郑达正上上下下的打量着赵旻,恐怕对这位突然报名而来的四皇子,还是有些迷惑。但面对郑达,无论是名望还是年龄,赵旻都难以望其项背,当然不可能端坐不动。当下上前一步施礼道:“皇四子赵旻,冒昧来访,还望阙之公海涵。”说着话,双手捧着孟侯写就的书信,递给了郑达。

  郑达点点头,走回主座坐下,拆开信看完,这才慢慢条斯理地说道:“洵直信中所言,吾已知之。未知四皇子志向若何?”

  赵旻一愣。这话怎么说的?孟侯的信他当然看过,无非就是诉说别后情形,谈谈国家形势,诉诉思念之情。然后说明白赵旻现任北海国主,欲请阙之公出山,重振礼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