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不可思议的消息
��番对于赵旻的封赏恐怕不小。

  ……

  “先生的意思是,此番平叛的奖励,将会授予我开府之权?”赵旻听完孟侯的分析后,嘴张得足可以吞下一整个鸡蛋。好容易回过神来,这才难以置信的问向孟侯。

  孟侯捻须轻笑:“正是此意,否则钟峻高不会道出‘千古不糜’之言。”

  “这……这实在是太……太不可思议!”

  也难怪赵旻如此失态。所谓开府议事,并非简单字面意思上那样,盖间王府,找几个狗头军师就叫开府议事。真正的开府,是指自己组建一套文武体系,在朝廷给任的辖区内所有的人事任免、军事调动、甚至税率高低都由府衙一言以决。而且自己分封的官吏完全可以不经吏部的批准,就连绩考也不在朝廷管辖范围内。换句话说,拥有开府议事之权,就相当于在国家内单独设置一个******,一切事宜都由自己说了算!而作为古代君权集中制的背景之下,这样独立于朝政之下的******,对于历代君王而言都是大忌,因此历朝历代都不会轻易做出这样的决议。

  虽说现今朝纲崩坏,政令难通,各地刺史、郡守同样把军政大权握在自己手里,听调不听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已经在少数地区形成******的实际现象。但毕竟这样的情况只是少数,而且并不占有大义,在道理上就说不通,哪怕是事实上的诸侯明面上还是以天子号令为尊。朝廷如果真同意自己开府,等于从大义层面上允诺拥有开设******的权利,故此才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在夏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上,拥有朝廷允许的开府议事之权倒也不是没有先例。首先,各朝太子都拥有开府之权,不过那是在天子眼皮子底下,最多就是纠集一班幕僚出出主意,有其名而无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开府。而真正的开府议事,要追溯到夏朝立国之初,由于一部分开国元勋为夏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实在功劳大得赏无可赏,夏太祖赵启一口气分封了一十七个公国、侯国,让这些开国元勋们尽皆封王。这些被封的国王才算是真正的拥有开府之权,现在各地的‘国’也大多都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然而仅仅三年之后,这十七个国中有九个国王悍然兴兵作乱。虽然最终叛乱平息,但也造成了举国震动,让新建立的夏王朝伤筋动骨。夏太祖一怒之下收回了所有封赏的国王,并且做出了“异姓不得封王”的决定,从此以后夏王朝再没有异姓王的存在。

  而在夏朝历史上,最终并非以太子身份开府封王的仅止两位。第一位是永德年间,孝纯皇帝的亲弟弟,平北王赵徽,在面对匈奴作战时,英勇善战,勇猛果决,率领两万铁骑,深入匈奴境内八百里,一举击杀匈奴单于,并逼迫继任单于向大夏纳贡称臣,让大夏朝近百年不受匈奴袭扰立下不朽功勋,得以封王开府,留下一世英名。

  另一位则是著名的忠烈王赵邩,在孝臻皇帝后期,天下诸侯叛乱时代,夏朝半壁江山均落入叛军之手,却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连下叛军一十三郡,打得诸侯联军闻风丧胆、一溃千里,保下了夏朝国祚得以延续,可谓功盖天下。不过这位忠烈王却英年早逝,在扑灭叛乱后不久就撒手人寰。为纪念其不世之功,夏恒帝特恩许其子安乡王赵遂立府,以彰显其功劳。可惜这位安乡王却是虎父犬子,开府仅仅两年,就在手下的怂恿下打算自立,可惜尚未举兵就被告发,最终落得个身死魂灭的下场。最后还是看在其父的面子上,勉强追谥为安乡侯。

  以上两位皆是功勋卓著,为夏朝延续立下盖世功勋的人物。而赵旻不过扑灭了一场地方上的小小叛乱,而且还不是作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