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首富首负
  没有责任为什么还要赔偿?

  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心虚,心虚就是做错事。

  前一天怎么捧的潮长长一家的,后一天就怎么踩。

  原本很容易压下去的小事故,直接升级成从地方到央媒,从纸媒到网络的全网爆点。

  最后导致第一高楼整个项目被史无前例地严查了一遍。

  因为一个压都压不下去的热搜,原本板上钉钉的预售证直接变成谁都啃不下来的一块铁板。

  一座已经封顶的66层摩天大楼,只要预售证一拿,就是开发商躺着数钱做梦都会笑醒的时候。

  没有预售证,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再也没有比这更契合功败垂成这个成语的案例。

  过去那么多的大方大浪,潮一流都轻轻松松地走过了。

  唯独这一次,原本普普通通的一个小危机,却发展到了潮一流倾尽所有,都没办法挽回的地步。

  潮遗留并非做地产齐家,他花二十亿接手摩天大楼底下的那块地,纯属仗义的接盘侠。

  在潮一流接手之前,那个地方就是市中心最著名的烂尾楼,烂了没有二十年也有十年。

  那块地,是历史遗留问题。

  一九九八年,邮政和电信分家的时候,划拨给了邮政。

  分家之前设计的是邮电第一高楼。

  分家之后,邮政并没有足够的钱,在那块地上建第一高楼,只建了一栋八层的裙楼就不动了。

  好好的第一高楼,一度沦为邮政运输的停车场。

  邮政想要出手这块地,但因为要拆除已经建的裙楼和各种各样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并没有大型房企愿意接手,小型的又没有实力。

  从未涉足过地产的潮首富在一片叫好声中,给邮政排忧解难,让本市最中心的位置,少了一栋烂尾楼。

  整整二十个亿,除了有几个非要跟着分一杯羹的好兄弟之外,绝大部分都是潮一流的自由资金,这和大部分房企从买地开始,就主要靠银行贷款房企,有着本质上的差距。

  因为烂尾了太多年,原本第一高楼的设计,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潮一流接手之后,没有续用原来的方案,直接把已经建好的裙楼给拆了重新找了顶级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并且办齐了所有的手续。

  第一高楼所在的位置,是市中心的最后一块宝地。

  有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是一回事,手续齐全了之后,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好几家大开发商开始找潮一流谈合作开发,更多的是让潮一流这个地产门外汉直接开个价,把整个项目给转让了。

  潮一流没有开发摩天大楼的经验,原本是想着缓一缓,搞清楚最佳合作方式。

  首富要建66层摩天大楼的消息一出,本地银行就一家家地追在潮一流的屁股后面,哭着喊着要放贷,各个都有三寸不烂之舌。

  “做房地产开发的哪有嫌贷款多的?”

  “全国排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