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再相见郊外碧云寺(上)
�。晓月和晓玉以及马氏的几个贴身丫鬟也跟着上了车,在一旁伺候。

  很快驰出杨府,拐上街道,车厢外渐渐传来鼎沸人声,显是踏上了一条繁华的大道。雨澜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五太太说着话,很有些心不在焉了。

  五太太笑笑,一伸手就将车帘撩开一些,雨澜就有些愕然,她早就想这么做了,只是碍着身旁有人。没想到五太太这么懂得察言观色。

  雨澜一个大家闺秀这样做当然要受人非议,可五太太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已婚女人,讲究就要少很多了。

  雨澜目注五太太,眼里露出感激的神色。五太太只是笑笑。

  顺着这道缝隙向外望去,只见道路两旁店铺林立,行人如织,肩挑手提的小贩络绎不绝,耳中尽是五花八门的吆喝声。

  这满街的游人中,倒也拉拉杂杂有不少的年轻女子。雨澜对这个时代已经颇多了解。什么男女大防,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女七岁不同席什么什么的。不过都是大户人家名门望族的仪礼,那些寒门小户的女子,为了刨一口食吃,说不得也只有抛头露面了。

  当然,不论高门还是小户,婚姻大事还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过了这段闹市区,五太太放下帘子,两个人就聊了起来。五太太说:“上一回,你差人送过去的《法华经》我收到了,那一笔钟王蝇头小楷写得真好,你五叔见了连连夸奖呢。你有心了,五婶记着你的情。”

  雨澜到五房瞧过恩哥儿,十几个月大的一个小人儿,面黄肌瘦,死气沉沉,哭起来细声细气的就像蚊子叫,平时根本不敢开窗,吹一点风都要伤风感冒,每天吃的药比饭还要多。真真可怜。

  雨澜回来便抄了几卷《法华经》,叫晓玉送去给五太太,供在佛龛前为嗣哥儿祈福。

  雨澜看了眼这位二十出头的美貌少妇,面色晦暗,满脸憔悴,一心只扑在儿子身上,连打扮自己的心情都没有了。

  “恩哥儿这几天好些了吗?”雨澜小心地问。

  五太太的面上便浮起一层悲怆:“比以往更加不好了!宫里的御医全都请了一遍,你五叔的同僚也荐了不知多少医生,治了这么些日子,可……整日里睡睡不好,吃吃不好,我这个当娘的生不如死,恨不得替孩子把所有的罪都承受下来。”

  古代的医疗条件本来就不好,恩哥那样子,又是一脸的夭折相,雨澜字斟句酌地问。“五婶,恩哥儿也两岁了,您怎么不和五叔……再生个弟弟?”

  五太太苦涩一笑:“你五叔衙门里事忙,我若是再怀了孕,恩哥儿怎么办,我这个当娘的实在不放心把他交给旁人!子不语怪力乱神,以前我是不相信这些神神鬼鬼的,可现在,我每日佛前三炷香,指望着佛祖慈悲,能让恩哥儿早日好起来!”

  雨澜心里颇受震动,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母爱,永远是最伟大的。

  雨澜很想劝她想开一点,可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感情是不可能被自己轻轻巧巧三言两语就改变了的。

  雨澜想起在现代时看到的一个故事。“五婶,您听过盗墓的行规吗?”

  五太太有些感兴趣的问:“哦,什么行规?”

  雨澜道:“盗墓贼打一个洞,一人下去取珠宝玉器,一个人在上面用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