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思想之争
�觉不适,削弱战斗力而已,他们自己服用了解药,所以越战越勇,仅仅一千人竟然能对抗上万禁军。

  我们来到太极殿内看到了另外一副景象,先前闯进来的突厥武士正在和留守在这里的禁军厮杀,毕玄躺在地上生死不知。

  “齐王殿下,先前毕玄和四大圣僧切磋,如今毕玄重伤,该如何处置?”我询问道。

  “突厥势大,如何能得罪,不若让他们离开,日后也好留有余地。”李元吉担忧道,“到时把一切罪责推到这些和尚身上便是,这些和尚最好能即可除掉,以绝后患。”

  李元吉的阴狠倒是符合圣门的宗旨,他不入圣门实在是可惜了。

  “齐王殿下,圣僧在佛界威望甚高,不可如此啊!”一个声音在殿内响起。

  宁道奇从暗处走出来,护在四大圣僧身前,他刚才就没有跟着我们出去,没想到竟一直守在这里,可看他对突厥武士和禁军的争斗不闻不问,实在是不知道他是何打算。

  “真人多虑了,本王对圣僧敬慕已久,岂能做出如此糊涂事来,只是权宜之计罢了。”李元吉干笑道,“有真人在此本王就放心了,外边大明尊教的妖孽作乱,还请真人出手相助。”

  “不过是些邪魔外道而已,有斋主在即可应付,齐王不必忧虑。”宁道奇朗声道。

  “那是,那是。”李元吉连声说道。

  宁道奇扫了我们一眼,仍旧站在圣僧身前,一动一动,似乎怕我们真的杀死这几个和尚,他所说的邪魔外道里恐怕也包括了我们,这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关系。

  在中原以慈航静斋为代表的佛家,以圣门为代表的杂家和以茅山宗为代表的道家算是三足鼎立,虽然圣门一直是被打压的对象,也是处在边缘化的境地,可根基仍在,这些年来一直扎根在社会的底层,不断的崛起。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有两种矛盾是永远无法调和的,一是种族,二是信仰。

  圣门所代表的杂家之所以不招人待见,主要的原因就是杂,在塞外开会的时候那些圣门的理论研究者各执己见,说的好听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的不好听就是妖言惑众,真正的思想解放是在春秋战国时代,不过那是乱世。

  “思想”这个东西是最难驾驭的,统治阶级最不愿意看到就是老百姓有思想,那样会乱起来的,听话和顺从才是老百姓该做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朝的独尊儒术都是要把老百姓的思想禁锢起来,包括以后的各种运动……

  佛家劝人向善,道家劝人清净,儒家劝人守礼,只有杂家是劝人造反和厚黑的,杂家的理论听起来可能有些残酷,却是事实。

  它有着自己的政治诉求,是站在百姓这一边的,不过这不符合社会的主旋律,没有统治者愿意这些理论被百姓接触到,大家都厚黑起来那还不天下大乱么,不过他们自己却是杂家的彻底拥护者,向善、清净和守礼是无法做个好皇帝的。

  李元吉制止了突厥武士和禁军的争斗,让他们把毕玄带走,那些突厥武士背负上毕玄,匆匆离开太极殿,朝外边闯去。

  “多谢齐王成全,我定会将此处的详情回禀可汗。”可达志拱手说道。

  这个只有一句台词的突厥汉子跟着手下而去,我心里不由得疑惑,赵德言去了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