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十二、民国版的战时工业建设(下)
近一段时间么。黄浦江里的沉船就有上万吨了,你们可以先拿它们练练手……”

  杨教授淡定地微微一笑,“……而且,帝国主义列强很快就会给我们送来更多废旧钢铁的……”

  ※※※※※※※※※※※※※※※※※※※

  民国时期的上海滩,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在经济上呈现出某种畸形的繁荣,甚至一度在金融业上超越过日本东京,成为亚洲第一的金融中心——但对于当时依然是落后农业国的中国来说,这种寄生性的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反倒经常因为股灾和期货风潮,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损失……类似二十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和二十一世纪的冰岛破产事件,在民国时代的上海滩乃是司空见惯的常态。

  虽然上海的轻工业也还算不错,颇有一些拳头产品,但是从机器到工业化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都严重依赖进口。就拿纺织业来说,机械是采购自英国和美国,染料采购自日本: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化学工业,就意味着生产完全依赖于别人。更要命的是,就连销售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贸。

  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地方经济的短暂繁荣几乎毫无意义,历史上中国的民族资本,就是在经历了短暂的春天后,很快便又面临漫长的严冬——单纯的轻工业发展,在没有相应的重工业基础配套产业,也没有本国官方的金融扶持时,就只是无根的浮萍,随时都会被外国的资本巨浪掀翻。

  不过,即便只论上海看似可怜的一点重工业,在此时除了“满洲国”之外的中国境内,依然没有第二个城市能够与之相比,从而稳坐全国工业城市的第一把交椅——这既是上海的骄傲,也是中国的悲哀……

  而工农红军就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建设,给瘸腿的上海工业补上缺少的必要工业项目,形成一个能够自我运转的经济体,以便于为接下来的残酷战争提供一个坚实的后备基地。

  当然,在这一系列工业建设完成之前,还是只能依靠现代世界的工业产能,来补充苏维埃政权的短板。

  上海高昌庙,江南造船厂

  初升的朝阳下,到处响起了工人的号子声、喧嚣的嘈杂声、机器的轰鸣声和金属的敲击声。

  弥漫着铁锈和润滑油味儿,宽广而又凌乱的船台上,一艘钢铁战舰的曲线。在金黄的朝霞中显得特别有气势。一道道绚烂的弧光和四溅的火花在空中飞舞,那是电焊工人在对战舰进行最后的整修……

  ——在得到了现代世界订做的各类零件。以及先进电焊设备和施工耗材之后,因为无法从日本继续进口部件而被迫停工的“平海号”巡洋舰,终于又一次能够开工了。

  嗯,事实上,这艘在1931年6月28日安放龙骨的战舰,此时已经完工了90%以上。只是因为一些关键零件和施工设备必须从日本进口,却因为接连不断的中日冲突而经常被扣下,还有国民党海军的拨款也是时断时续。才大大地拖延了“平海号”巡洋舰的建造进程——否则,就这样一艘排水量不过2300吨,跟邓世昌的致远舰基本同样等级,技术在当时也不算先进的“小船”,哪里会折腾了五年还没法下水?

  所以,在获得了现代世界的零配件补充之后,战舰的施工速度相当快。预计再过一个月就能下水了——另一方面,眼下这艘“日式”战舰也已经不可能去日本安装主炮、速射炮和高射炮,只能用现代世界的舰载武器……当然,这其实更加有利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