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十一、民国版的战时工业建设(上)
��设备都必须依靠洋人工程师来维护,中国工程师水平太臭玩不转,此外工人也很有可能在战乱之中跑掉——上述这些瓶颈只要有任何一个没能解决,你手里的兵工厂就是一个废物好不好?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还不是最离谱的——毕竟在军阀割据时期,很多军阀搞的小兵工厂,都成功克服了上述困难,有着现成的策略可以照搬——但是那些民国小说主角在弄到一块地盘之后,一般只要肯狠命砸钱,几个月就能搞出一个相当厉害的军工产业,或者把原有的兵工厂设备翻新,军械产品技术升级,产量翻几番……老天爷啊!军事工业有那么好搞吗?
以最起码的要求来说,它需要配套的能源和电力产业,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批高学历的管理人员,一套充分经过实践检验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工人和管理者,把这一套生产体系给弄好,没有几年功夫根本是想都不要想,要花的钱更是恐怖。
就连瑞金中央苏区那几个搞搞枪械维修和复装弹的手工小作坊,在办起来之前还筹备了将近一年呢!
就算是把这一套体系给弄好了,炮钢之类的关键原材料当时都靠进口,你又该怎么批量生产火炮?
尤其是在一些最夸张的小说里,主角根本还没来得及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各式各样的杰出人才就都冒出来了。具体表现在军工产业上,居然连飞机坦克装甲车都要搞工业化批量生产……上帝啊!一个没有像样工业基础的农业国,居然要一步登天,直接批量生产飞机大炮坦克和装甲车?这到底是在妄想还是做梦?
未来的印度人虽然不怎么争气,但条件总比民**阀强得多吧!可他们使足了吃奶的劲头花几十年搞“阿琼”坦克,到最后也只鼓捣出一款“装甲草纸薄、火控一团麻、引擎常趴窝、火力战五渣”的大笑话……
还有历史上的日本,一直到日俄战争期间,都已经混成列强了,主力战舰还是造不出来,只能外购。
况且。以中国当时的道路尤其是桥梁条件,除了华北大平原和东北黑土地。装甲兵只怕是根本运动不起来——就算履带车的单位面积压强小,可以在烂泥地里开,可是上桥过河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至于利用领先时代的观念,搞民用工业赚洋人的钱……嗯,不是不可以,但若是搞低端产品,就需要大规模生产,原材料供应的问题不太好解决;若是搞高端奢侈品。那些鄙夷黄皮肤的白种人肯认吗?
总之,在民国时代办厂,只能立足于国内市场,想要大规模出口工业品来创汇,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第三点则最为奇葩,凡是读过近代革命史的人,都知道拥有一个政党对建设政权、凝聚人心的重要性。但非常不科学的是。大多数主角都只要随便弄一下,一个组织严密、团结奋进的党组织就诞生了,党的绝对领导也很快确立了,还有大批政委也跟着从天上掉了下来,主角依靠着他们指哪打哪,犹如臂使……
某逆天级别战斗组织的真实缔造者陈独秀。在粗略浏览了几篇民国文之后,不由得连声叹息说,当年他搞这个党的时候就已经很天真了,以至于革命事业遭到那么多挫折,自己不仅被赶下台。还坐了几回牢。没想到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比他更天真——他们到底是把政党看成是什么了?私人所有的家族企业么?
举例来说,纳粹党就不是希特勒创立的。但日后有谁还能记得希特勒之前的那位建党者?而孙中山在夏威夷开创兴中会的时�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还不是最离谱的——毕竟在军阀割据时期,很多军阀搞的小兵工厂,都成功克服了上述困难,有着现成的策略可以照搬——但是那些民国小说主角在弄到一块地盘之后,一般只要肯狠命砸钱,几个月就能搞出一个相当厉害的军工产业,或者把原有的兵工厂设备翻新,军械产品技术升级,产量翻几番……老天爷啊!军事工业有那么好搞吗?
以最起码的要求来说,它需要配套的能源和电力产业,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批高学历的管理人员,一套充分经过实践检验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工人和管理者,把这一套生产体系给弄好,没有几年功夫根本是想都不要想,要花的钱更是恐怖。
就连瑞金中央苏区那几个搞搞枪械维修和复装弹的手工小作坊,在办起来之前还筹备了将近一年呢!
就算是把这一套体系给弄好了,炮钢之类的关键原材料当时都靠进口,你又该怎么批量生产火炮?
尤其是在一些最夸张的小说里,主角根本还没来得及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各式各样的杰出人才就都冒出来了。具体表现在军工产业上,居然连飞机坦克装甲车都要搞工业化批量生产……上帝啊!一个没有像样工业基础的农业国,居然要一步登天,直接批量生产飞机大炮坦克和装甲车?这到底是在妄想还是做梦?
未来的印度人虽然不怎么争气,但条件总比民**阀强得多吧!可他们使足了吃奶的劲头花几十年搞“阿琼”坦克,到最后也只鼓捣出一款“装甲草纸薄、火控一团麻、引擎常趴窝、火力战五渣”的大笑话……
还有历史上的日本,一直到日俄战争期间,都已经混成列强了,主力战舰还是造不出来,只能外购。
况且。以中国当时的道路尤其是桥梁条件,除了华北大平原和东北黑土地。装甲兵只怕是根本运动不起来——就算履带车的单位面积压强小,可以在烂泥地里开,可是上桥过河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至于利用领先时代的观念,搞民用工业赚洋人的钱……嗯,不是不可以,但若是搞低端产品,就需要大规模生产,原材料供应的问题不太好解决;若是搞高端奢侈品。那些鄙夷黄皮肤的白种人肯认吗?
总之,在民国时代办厂,只能立足于国内市场,想要大规模出口工业品来创汇,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第三点则最为奇葩,凡是读过近代革命史的人,都知道拥有一个政党对建设政权、凝聚人心的重要性。但非常不科学的是。大多数主角都只要随便弄一下,一个组织严密、团结奋进的党组织就诞生了,党的绝对领导也很快确立了,还有大批政委也跟着从天上掉了下来,主角依靠着他们指哪打哪,犹如臂使……
某逆天级别战斗组织的真实缔造者陈独秀。在粗略浏览了几篇民国文之后,不由得连声叹息说,当年他搞这个党的时候就已经很天真了,以至于革命事业遭到那么多挫折,自己不仅被赶下台。还坐了几回牢。没想到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比他更天真——他们到底是把政党看成是什么了?私人所有的家族企业么?
举例来说,纳粹党就不是希特勒创立的。但日后有谁还能记得希特勒之前的那位建党者?而孙中山在夏威夷开创兴中会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