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就算她不拿空间里的粮食,也可以买啊。离秋收也就两个多月,粮食很快就可以下来了。到那时,还怕没粮食可买吗?

  江舒涵径直进了屋,神态非常自然,“行啦。不就花了五十两银子吗?你瞅瞅你急成这样。你说你要是有本事,我至于为你操心操肺的吗?”

  她神态自若,好像她花的不是五十两银子而是五十文。

  其他家听到动静也凑过来,看见她从容的样子,面面相觑,互相交头结耳讨论起来,“是五十两吧?我没听错吧?”

  有人愣愣点头,“是啊,没听错。”

  有一个媳妇子拍着巴掌,“哎呀,那……那婶子咋……”咋这么浪费呀?

  柳大郎被亲娘训得那叫一个面红耳赤。

  明明是她花了这么多银子,咋还骂他没本事呢?

  他从小到大老实勤恳,村里人谁不说他正干?咋逃荒出来,他娘这么看不上他呢?

  柳大郎这边难过,张氏却是真的哭了。

  她本来就是极节省的人,跟原身如出一辙。

  头一回买白面被人坑了五两银子,这几天夜夜失眠,恨不得抽死自己。不用别人骂,她心里就能愧疚死。

  她这钱还没找回来呢,婆婆这边也被人坑了。

  更可气的是,婆婆被坑了,人家还不认错,反而骂他们没本事?

  这上哪说理去?

  张氏人老实,做不出骂婆婆的事儿,却再也崩不住坐地上哭了。

  这两口子就像是哭诉不懂事的儿子一样,甚至他们还不如有个不懂事的儿子,至少他们可以打。

  可现在他们能干什么?他们能打吗?那必须不能。那可是亲娘。

  他们说一句,亲娘有十句等着。到最后谁也没说服谁。

  柳大郎腹诽,他现在总算知道二弟两口子咋那么会掰扯瞎话了?这完全就是得了他娘的真传啊。

  这两人在外面如丧考妣,其他人纷纷上前安慰他们。

  屋里,江舒涵却是冲外头喊了一嗓子,“你们四人进来。”

  王家四人一直低着头,任由院子里的人打量。

  年前他们家乡被一伙难民抢了,他们主家带着他们一路吃树皮逃到了谷城。

  到了谷城,主家的东西全部被抢,小少爷还发起了高烧。为了救儿子,主家把他们卖了。

  五十两银子原先不过是一套瓷器的价格。更不用说他们会的是制瓷手艺。

  可是没办法,县城的富户他们一个也见不着,只能被人牙子拉着人市去卖。

  许是早上那些管事买了太多人,才叫江舒涵这个乡下婆子捡了便宜。

  王家四人觉得这家人占了大便宜,可没想到这婆子的儿子觉得他们不值五十两。这可就有点看不起人了。

  王家四人心里憋屈,可是又不敢跟主人呛声,只能像木头桩子一样杵在原地。

  听到江舒涵叫他们,王家四人松了一口气,赶紧进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