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神金声
/>
  故而,无论是继续发扬由两宋传承下来的程朱理学,还是推崇和传播在自己的社会环境下催生的王学(王阳明心学),都标志着明朝文治大兴。

  文治大兴之下,有理想有抱负的明朝官员,自然也就把宋代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

  正因为如此,明朝才诞生了一批批名声显赫的名臣、谏官,如:方孝孺、解缙、杨士奇、于谦、商洛、王恕、李东阳、夏言、高拱、张居正、海瑞、袁可立、孙承宗、杨涟等等,莫不如是!

  金声虽然不是谏臣,在大明官场上也不算是很有名的人物,但他毕竟是在大明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文人,受时代的影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并不弱于自己的前辈,同辈!

  可以说,金声虽然擅长八股文,但他并没有因此被束缚,反而思维敏锐,目光如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大明时局糜烂,朝政腐败的根本,并指出朝廷解决眼前困局的着手点!

  金声虽然高中进士,但他对官场上的不良习气并没有选择同流合污,反而更严于律己,对国家局势、社会民情,始终保持着极高的敏感度。

  在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大声疾呼,这正是封建士大夫的良心所在!

  那么,金声的同僚们除了少许人奔走城中做着抗金的准备工作外,其他人除了向老天祈祷后金军不善攻城外,还在做什么呢?党争!

  起因,源自崇祯元年十一月初三,吏部会推内阁增补人员名单中,东林的钱谦益在榜,而和阉党有外围关联的温体仁,对入阁志在必得的周延儒都不在榜单之中,为此,以温为主,以周为辅,二人联手对钱谦益发难。

  由此,也拉开了崇祯朝的党争序幕!

  参与党争的文官们,只顾自己政治利益的得失,对后金军兵临城下也不管不顾。

  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只在意自身处于朝堂上的位置,至于抵御后金,有守城京营,有勤王边军,他们除了祈祷,还是祈祷!加上崇祯帝又扶持魏高,这加剧了党争

  对于当时朝堂大部分同僚的不作为,金声是难以接受的。

  这位科场上的小辈,朝堂上的晚辈,在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责任感下,只知为君尽忠,为民安命,对于朝中大佬之间的政治斗争不屑一顾,既然你们不动,那我来!

  抱着一颗必死之心,金声就是在这样的朝堂派系争端下,毅然走向了京师城外的抗金战场,挥舞着手中的长剑,抒写一腔热血!

  崇祯帝大喜过望,令他为监军准备迎战金军。

  就在孙传庭就地征集一万多人后他认为只要坚守京师,等到孙承宗斩断金军退路就可以围歼在京师周围。

  皇太极既敢于来扣关!那他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抢劫!

  一针见血指出金军弊端后,一方面加紧训练新兵另一方面发动了群众组织多方面游击队【其实就是强迫富人武装一起训练,加上御林军以及各路增援过来的明军合计3万】

  不过幸亏崇祯帝这位穿越者及时在大安口,喜峰口,蓟镇,等地配置了增援兵力,致使后金伤亡惨重。

  再大安口之战中,金军无耻偷袭了守军拿下城门杀进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