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炎州
��罗烈的领导权:“景略敢不用命,请军主放心。”
罗烈环顾众人,正容说道:“我们几乎都是出身大魏,军主什么的说起来跟山匪差不多,今日起,阳信、无棣、顾县、滨海四县合为一州,滨海为州府,暂名为炎州,我领炎州刺史一职,顾县设郡府,大哥为顾县太守,阳信设郡府,二哥为阳信太守,另设三军,滨海为乞活军,以示不忘大魏,我为乞活军主将,顾县大哥手下四千军为冠勇军,大哥为主将,阳信五千兵力为雄武军,二哥为主将,都尉领三校,一千二百兵,可设军号,整军备战,王猛为顾县主薄,兼冠勇军司马,张逸为顾县司农,郡卫尉,组织百姓修建堡寨,开垦荒地,一任军将官员自委,大哥每月向我报备即可。”
罗烈一开始下令,所有人包括罗勇都站起身听令,罗烈说完之后,厅中文武一齐躬身:“遵命!”
罗烈当晚就离开了顾县,奔阳信而去,如何将冉明弄到滨海,说实话罗烈没有计划,更没有把握,对于周平来说,冉明现在是奇货可居,必然严密保护,只有真正认识到冉明没有大用处,才会给罗烈机会,罗烈现在只是想先加强情报工作,谋定而后动。
临子县,城外大营,高高的旗杆上“恪”字大旗垂头丧气的低垂,一如营中的气氛,慕容恪的大军一个功劳都没有抢到,太子冉智突围时死战,宁死不降,被慕容评乱箭射死,慕容霸在东面截下冉操的突围队伍,乱军之中冉操所乘马车翻覆,冉操头部被车辕压住,当场身亡。
慕容评的一万骑兵追上了往西面突围的武兴王队伍,本来武兴王已经在左右武士的保护下甩开了骑兵,进到了山中,却不想走错路,进了一个死路,没奈何回头的时候正遇到散开搜寻的一个千人队,武兴王死于乱军之中。
结果慕容恪只不过是分兵拿下了已经是一片断垣残壁的邺城,大功被慕容评和慕容霸分走,慕容恪的部队因此士气不高。
三个皇子的尸身已经被找到,收殓好了之后运往龙城,准备和冉闵安葬在一处,报捷的信使已经上路,相信很快燕王的赏赐就会下来。
慕容恪坐在帐中饮酒,下面做了两个战将,一个是被罗烈刺了一枪的霸图,此时霸图伤势已经痊愈,坐在慕容恪左手边。
慕容恪右手边的一人却是汉家衣冠,腰间配了一口长剑,三缕长须垂至胸前,相貌清奇,喝酒也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霸图,士兵士气如何?”慕容恪放下酒樽,明知故问。
霸图翻翻眼睛,没好气的说道:“将军何必明知故问?现在兵卒都觉得没有功劳,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士气低落。”
慕容恪一双丹凤眼望向那汉家衣冠之人,问道:“郑先生,你有何看法?”
慕容恪口中的郑先生叫郑典,本是登州人氏,郑家为登州大姓,郑典自幼喜好兵法,读兵书,长成之后好游,随家里船队到了幽州,五年前为慕容恪看中其才学,征辟之,一直在慕容恪身边为幕僚,言必有中,慕容恪十分倚重。
郑典慢慢喝干手中的酒,轻轻扶了扶胸前长髯,说道:“将军心中早有定计,何必问我呢?将军之才比我强,如此安排最好。”
慕容恪哈哈大笑,指着郑典说道:“还是先生知我。”
霸图莫名其妙:“说的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慕容恪瞄了一眼莫名其妙的霸图,手指点点霸图:“你打仗
罗烈环顾众人,正容说道:“我们几乎都是出身大魏,军主什么的说起来跟山匪差不多,今日起,阳信、无棣、顾县、滨海四县合为一州,滨海为州府,暂名为炎州,我领炎州刺史一职,顾县设郡府,大哥为顾县太守,阳信设郡府,二哥为阳信太守,另设三军,滨海为乞活军,以示不忘大魏,我为乞活军主将,顾县大哥手下四千军为冠勇军,大哥为主将,阳信五千兵力为雄武军,二哥为主将,都尉领三校,一千二百兵,可设军号,整军备战,王猛为顾县主薄,兼冠勇军司马,张逸为顾县司农,郡卫尉,组织百姓修建堡寨,开垦荒地,一任军将官员自委,大哥每月向我报备即可。”
罗烈一开始下令,所有人包括罗勇都站起身听令,罗烈说完之后,厅中文武一齐躬身:“遵命!”
罗烈当晚就离开了顾县,奔阳信而去,如何将冉明弄到滨海,说实话罗烈没有计划,更没有把握,对于周平来说,冉明现在是奇货可居,必然严密保护,只有真正认识到冉明没有大用处,才会给罗烈机会,罗烈现在只是想先加强情报工作,谋定而后动。
临子县,城外大营,高高的旗杆上“恪”字大旗垂头丧气的低垂,一如营中的气氛,慕容恪的大军一个功劳都没有抢到,太子冉智突围时死战,宁死不降,被慕容评乱箭射死,慕容霸在东面截下冉操的突围队伍,乱军之中冉操所乘马车翻覆,冉操头部被车辕压住,当场身亡。
慕容评的一万骑兵追上了往西面突围的武兴王队伍,本来武兴王已经在左右武士的保护下甩开了骑兵,进到了山中,却不想走错路,进了一个死路,没奈何回头的时候正遇到散开搜寻的一个千人队,武兴王死于乱军之中。
结果慕容恪只不过是分兵拿下了已经是一片断垣残壁的邺城,大功被慕容评和慕容霸分走,慕容恪的部队因此士气不高。
三个皇子的尸身已经被找到,收殓好了之后运往龙城,准备和冉闵安葬在一处,报捷的信使已经上路,相信很快燕王的赏赐就会下来。
慕容恪坐在帐中饮酒,下面做了两个战将,一个是被罗烈刺了一枪的霸图,此时霸图伤势已经痊愈,坐在慕容恪左手边。
慕容恪右手边的一人却是汉家衣冠,腰间配了一口长剑,三缕长须垂至胸前,相貌清奇,喝酒也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霸图,士兵士气如何?”慕容恪放下酒樽,明知故问。
霸图翻翻眼睛,没好气的说道:“将军何必明知故问?现在兵卒都觉得没有功劳,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士气低落。”
慕容恪一双丹凤眼望向那汉家衣冠之人,问道:“郑先生,你有何看法?”
慕容恪口中的郑先生叫郑典,本是登州人氏,郑家为登州大姓,郑典自幼喜好兵法,读兵书,长成之后好游,随家里船队到了幽州,五年前为慕容恪看中其才学,征辟之,一直在慕容恪身边为幕僚,言必有中,慕容恪十分倚重。
郑典慢慢喝干手中的酒,轻轻扶了扶胸前长髯,说道:“将军心中早有定计,何必问我呢?将军之才比我强,如此安排最好。”
慕容恪哈哈大笑,指着郑典说道:“还是先生知我。”
霸图莫名其妙:“说的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慕容恪瞄了一眼莫名其妙的霸图,手指点点霸图:“你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