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大周王朝】
/>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全过程,这场兵变可以看成是当年郭威澶州兵变的山寨版。因为郭威当时所采用的道具是一面黄旗,不像赵匡胤这次,居然连黄袍都已经做好了,如果连这样都还要说自己事先并不知情的话,那简直就是雷死人不偿命了。

  赵匡胤回京之后,一切事情都顺理成章了。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率先听到的消息,正准备回家召集人马组织抵抗,但是刚进门就被赵匡胤的手下大将王彦升追到家里杀了。韩通是禁军中唯一一个不服从赵匡胤的高级将领,他这一死,赵匡胤夺取政权也就没有任何来自军方的阻力了。

  朝臣方面,宰相范质和王溥是在朝中听到赵匡胤兵变的消息,范质非常激动,一把抓住王溥的手掌,连声说道:“悔不该不辨虚实,就派赵匡胤出征,这都是我们犯下的错。”由于他反应过度,指甲插进了王溥的肉里,竟然把王溥的手掌抠出血来。但好在王溥也被惊得目瞪口呆,根本就不知道疼。

  不多时,这两人就在士兵胁迫之下见到了赵匡胤,赵匡胤与他们见面之后,立刻失声哭道:“我受先帝大恩大德,还没有来得及回报,就被这些士兵逼着做出了这种事情,真是没脸再活在这个世上了。”说罢更是哭得捶胸顿足,表演非常到位。

  范质和王溥两人相互对望,都是大眼瞪小眼,还没来得及说话,赵匡胤的手下大将罗彦瓌就拔剑张目喝道:“天下无主,太尉当为天子。”这就是武力逼迫了,还是王溥为人机灵,见机不好,立刻就跪了下来,口称万岁。范质本不愿向赵匡胤低头,但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再对抗下去也就没有了意义,于是范质也就只好本着光棍不吃眼前亏的精神,执执拗拗地给赵匡胤跪了下来。

  范质和王溥是朝臣中的领袖,连他们都向赵匡胤称臣了,别人当然也就不会再顽抗下去,于是全体投降。而当时后周的皇帝柴宗训刚满七岁,还是个小孩子,符太后本年二十五,还是刚进宫的,根本就构不成反抗势力。

  赵匡胤甚至都没有去理他们,就命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逊位诏书取出来读了一遍,算作是他们主动让位了。

  正月五日。赵匡胤正式在崇元殿登基,由于在此之前。赵匡胤担任着后周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的治所设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所以定国号为宋,改年号为建隆,降周主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仍为后周太后,母子迁往西宫居住。

  并命各有关单位焚香禀告天神、地神、农神,同时大赦天下,遣使骑快马赴四方军镇、藩国颁发诏书。由此,长达五十三年的五代终于成为了历史,天下从此进入赵匡胤时代。

  赵匡胤就这么当上了皇帝。应该说还是非常顺利,但顺利的也只是过程,当上皇帝的赵匡胤遇到的麻烦其实比谁都要多。

  赵匡胤是五代乱世的终结者,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他刚当上皇帝时,却难以让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因为五代乃是极乱之世,政变频发多如牛毛,像后梁的朱友珪、朱友贞,后唐的李嗣源、李从珂。后晋的石敬瑭,后周的郭威,都是靠政变当上的皇帝。这还都是成功的案例,不成功的则无法计算。

  可即便是这些政变界的成功人士。也都没有能落下什么好下场,不是在位时就被人篡杀,就是死后没几年。江山又被异性夺走,谁也逃不过这个规律。那么又有谁会相信。赵匡胤就一定能走出这个怪圈?

  实际上,赵匡胤同上述那几位先行者比较起来。还有一个很大的劣势,就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