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大周王朝】
�终竟于当年的六月十九日病死于宫内,享年只有三十九岁。
柴荣的这次北伐,就这样匆匆收场了,应该说还是充满遗憾的。尽管我们不能因为他初战的胜利,就去断定他一定能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业。但应该说,这是自燕云十六州丢失以来,最有希望被汉人收复的一次。这次北伐没有能够最终成功,是非常让人遗憾的。而一代雄主柴荣也因在这次北伐契丹的过程中染上重病,并最终身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更大的遗憾。
柴荣是公认的五代第一明君,人们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什么明显的缺点。柴荣不贪财、不好色、不喜欢音乐、游宴,工作是他的唯一爱好。柴荣早年在地方工作时,不贪污、不腐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有了成绩不吹嘘,受了委屈不抱怨,其优良的工作作风深受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
柴荣即位之后,立刻表现出其英明神武的一面。在面对北汉的疯狂进攻时,柴荣力排众议,御驾亲征,特别是在战事不利时,他果断地带着五十名亲兵冲入战场,终于成功地扭转了败局,并一战奠定了他霸业的基础。
此战结束后,柴荣在国内大搞各项改革,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他统领军队,号令严明,无人敢犯。
攻城野战时,飞矢箭雨,有时就落在他的身边,左右人都被吓得心惊胆颤,但柴荣从来都是镇定自若,神色如常。
柴荣处理政务时,事必躬亲,从来不辞劳苦。文武百官如有过错,他就当面指责,等对方承认错误后就不再追究,有了功劳还要给以奖赏,用人不避亲疏,一视同仁,能做到量才而用,所以人们既畏其明又感其德,无不尽心为其用命,这才使他能开疆拓土,所向无敌。
柴荣在处理邻国关系时,能够严格区分何者可以羁縻,何者必须坚决打击。在南唐没有臣服时,他三次率领大军攻入其境,亲临前敌,不避矢石,不将其战胜绝不罢手。然而南唐一旦臣服,他又能设身处地得为他们找想。
就在柴荣死前的一个月,南唐主李璟派他的儿子李从善和大臣钟谟来大梁朝见柴荣。柴荣就问他们:“江南还治兵修守备吗?”钟谟听完立刻就慌了,赶紧答道:“这都是敝国以前自外于中华时所做的错事。如今已经臣服于大国,怎么还敢去做这些事情。”
柴荣听完却笑道:“不然。我与李璟昔日为仇敌,今日为君臣,既然名分已经定下来了,我是绝对不会再去难为他的。可是人生苦短,后事难期,回去告诉你家主人,叫他为了子孙着想,也要趁我在世的时候,抓紧时间修理城郭、缮治甲兵。据守要害,我是不会因此怪罪他的。”
钟谟将这番话带回国内后,不由南唐君臣不对柴荣心悦诚服。而对于北方的契丹,柴荣却一直将其视为死敌,甚至宁肯放过唾手可得的江南,也要掉过头来与其作战,虽然最终没有能够完成战胜它的心愿,但是他的气概,却要远远胜于后世那些“勇于灭同种而怯于排异族”的帝王多矣!
柴荣当了五年半的皇帝。时间很短,但做出的功绩却很多。对外他西攻后蜀、南征南唐、北伐契丹,声威震动夷、夏。对内他兴水利、拓荒田、减赋税、扩都城、修历法、调音律、精兵简政、广开言路、排僧斥道,正是这一系列地举措。才使国家逐渐富强起来,也使五代这个极乱之世,终于算是即将要走到了它的尽头。
像柴荣这样的有道明君。英年早逝,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假如再让他活上十年。他即位时提出的“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
柴荣的这次北伐,就这样匆匆收场了,应该说还是充满遗憾的。尽管我们不能因为他初战的胜利,就去断定他一定能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业。但应该说,这是自燕云十六州丢失以来,最有希望被汉人收复的一次。这次北伐没有能够最终成功,是非常让人遗憾的。而一代雄主柴荣也因在这次北伐契丹的过程中染上重病,并最终身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更大的遗憾。
柴荣是公认的五代第一明君,人们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什么明显的缺点。柴荣不贪财、不好色、不喜欢音乐、游宴,工作是他的唯一爱好。柴荣早年在地方工作时,不贪污、不腐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有了成绩不吹嘘,受了委屈不抱怨,其优良的工作作风深受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
柴荣即位之后,立刻表现出其英明神武的一面。在面对北汉的疯狂进攻时,柴荣力排众议,御驾亲征,特别是在战事不利时,他果断地带着五十名亲兵冲入战场,终于成功地扭转了败局,并一战奠定了他霸业的基础。
此战结束后,柴荣在国内大搞各项改革,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他统领军队,号令严明,无人敢犯。
攻城野战时,飞矢箭雨,有时就落在他的身边,左右人都被吓得心惊胆颤,但柴荣从来都是镇定自若,神色如常。
柴荣处理政务时,事必躬亲,从来不辞劳苦。文武百官如有过错,他就当面指责,等对方承认错误后就不再追究,有了功劳还要给以奖赏,用人不避亲疏,一视同仁,能做到量才而用,所以人们既畏其明又感其德,无不尽心为其用命,这才使他能开疆拓土,所向无敌。
柴荣在处理邻国关系时,能够严格区分何者可以羁縻,何者必须坚决打击。在南唐没有臣服时,他三次率领大军攻入其境,亲临前敌,不避矢石,不将其战胜绝不罢手。然而南唐一旦臣服,他又能设身处地得为他们找想。
就在柴荣死前的一个月,南唐主李璟派他的儿子李从善和大臣钟谟来大梁朝见柴荣。柴荣就问他们:“江南还治兵修守备吗?”钟谟听完立刻就慌了,赶紧答道:“这都是敝国以前自外于中华时所做的错事。如今已经臣服于大国,怎么还敢去做这些事情。”
柴荣听完却笑道:“不然。我与李璟昔日为仇敌,今日为君臣,既然名分已经定下来了,我是绝对不会再去难为他的。可是人生苦短,后事难期,回去告诉你家主人,叫他为了子孙着想,也要趁我在世的时候,抓紧时间修理城郭、缮治甲兵。据守要害,我是不会因此怪罪他的。”
钟谟将这番话带回国内后,不由南唐君臣不对柴荣心悦诚服。而对于北方的契丹,柴荣却一直将其视为死敌,甚至宁肯放过唾手可得的江南,也要掉过头来与其作战,虽然最终没有能够完成战胜它的心愿,但是他的气概,却要远远胜于后世那些“勇于灭同种而怯于排异族”的帝王多矣!
柴荣当了五年半的皇帝。时间很短,但做出的功绩却很多。对外他西攻后蜀、南征南唐、北伐契丹,声威震动夷、夏。对内他兴水利、拓荒田、减赋税、扩都城、修历法、调音律、精兵简政、广开言路、排僧斥道,正是这一系列地举措。才使国家逐渐富强起来,也使五代这个极乱之世,终于算是即将要走到了它的尽头。
像柴荣这样的有道明君。英年早逝,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假如再让他活上十年。他即位时提出的“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