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大周王朝】
�候,也算是身经百战了,即便是跟契丹也交战过多次,但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强悍的战士。”说着就极力称赞赵匡胤的英勇。

  赵匡胤是柴荣慧眼简拔出来的干部,而且在这次使用过程中也是极其得力。这时听连敌人都在夸奖他,柴荣更加觉得有面子,心里非常高兴,就传旨赦免了皇甫晖的罪过,给他医治。但皇甫晖的伤势过重,没过几天,就因伤重而死了。

  攻陷滁州后,赵匡胤就暂时留守在那里。接连的两场胜利,已使他威名大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再去怀疑他的能力。而赵匡胤自己,也是十分得意,每次出战都命人把自己的战马、铠甲、武器擦得锃光瓦亮,又用彩带装饰,看起来夺人眼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摆酷”。这时就有人劝他,说:“将军,你现在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大人物了,应该爱惜自己,像这种做法会给敌人提供攻击你的目标。”赵匡胤却满不在乎,说道:“我就是要让敌人知道我是谁。”

  赵匡胤在滁州停留的时间不长,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深得柴荣的倚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但他在滁州期间,有两件事是不得不说的,一件是他攻陷滁州几天之后,他的父亲马军副都指挥使(也属禁军,但属侍卫司,与赵匡胤不是一个系统)赵弘殷也在一天夜里率军来到滁州,派人传话给赵匡胤要求入城。

  可是赵匡胤却不肯让他进城,对来人说道:“父子虽是至亲,可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半夜不能打开城门,所以我不敢开城放老爹进来。”

  这件事情对赵匡胤来说有好有坏,从好的那方面讲,这使柴荣对他更加信任,同时也对赵匡胤得来个不徇私情的美名。但是这件事过去不到半年,赵弘殷就病死了,不知道跟赵匡胤不放他半夜进城有没有关联。要是有,那还真不如徇一回私情算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对赵匡胤来说也是非常重要,这就是他在滁州期间,招纳了一个对他一生都影响非常大的人,这也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他就是号称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开国头号功臣——赵普。

  赵普,字则平,于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蓟县(今天津蓟县)。

  赵普早年学习的是吏术。吏与官虽然都是古代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但官是管事的,吏是办事的,属于是两套编制,在地位上相差很多。

  而且国家正规的公务员考试也不考他们,所以赵普学的那套吏术,在当时并不能算作是正经学问。

  不过好在那时的用人机制还是很灵活,并不是全看学历,外语也不一定非要过六级。赵普成年之后,投身到永兴节度使刘词门下当幕僚,很得刘词的赏识,所以在他死前,就向宰相范质举荐了赵普,称他很有才能,应该予以重任。

  范质对刘词的临终遗言也很重视,正巧这时赵匡胤攻下了滁州,范质就把赵普派到了滁州任军事判官,这也为赵匡胤、赵普这对模范君臣的际会,创造出了先决条件。

  赵匡胤本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也不太在乎赵普有没有学历。而且在这个时候,赵匡胤有心培养自己的势力,所以与赵普见过面后,便与他展开亲切交谈,大到天下格局,小到人情世故,两人越聊越投机。

  特别是此时的赵普,也确实显出了他的过人之处,初遇主官,毫不怯场,纵论时事,侃侃而谈,无不切中要理,一派名士风度,让赵匡胤大为心折。当时周军才攻克滁州不久,城里的治安还没能稳定下来,赵匡胤手上正好有刚刚抓获的盗贼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