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大周王朝】
�只得灰溜溜地撤了回去,但刚走到河北,就突然暴病身亡了。
这一来,中原无主(详见五代风云卷)。这就给李璟入主中原造成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当时南唐有一个叫做韩熙载的大臣,原来是后唐的进士,因父亲被李嗣源所杀,才投奔了南唐,他从中原出走时,曾对友人说道:“吴若用我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
他到了江南21年,才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极力上书请求李璟出兵北伐,并指出:“如今中原大乱,万民无主,正是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如果陛下不肯在此时出兵,一旦有豪杰兴起,等名分定下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李璟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这时候已被福建的事情绊住了手脚,根本抽不出兵力。而就在耶律德光北归的同时,南唐就在福州大败,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北定中原了。
这次机会的损失,对于南唐来说,当然是非常可惜,但也不是再就没有机会,因为中原在后汉的统治下,也是乱得一塌糊涂,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爆发内乱,南唐也就仍然有趁机渔利的机会,可是李璟并没有安心等待,而是在不久之后,又选择了向楚国动兵。
楚国是由许州鄢陵人(今河南鄢陵)马殷所建,具体的情况跟闽国相差不多。马殷本来是个木匠,唐末黄巢大起义时,马殷应募从军,隶属于忠武决胜指挥使孙儒麾下,戍蔡州(今河南上蔡)。后来又跟随孙儒进了淮南,与杨行密争夺淮南的控制权,但最终孙儒战败被杀,余众就推举其部将刘建锋为首领,向湖南一带流窜,并最终占领了潭州(今湖南长沙),刘建锋也因此被大唐封为武安军节度使,马殷就在他手下做先锋指挥使。
但刘建锋为人残暴,不能体恤将士,在占领潭州不久后,就被士卒所杀,其部将又拥马殷为帅。光化元年(898年),马殷又被大唐正式发表为武安军节度使,从此就成为了割据在湖南的一方诸侯。
朱温建梁后,马殷是南方第一个上表请求归附的诸侯。这个行为让朱温非常感动,于是马上将他封为楚王,并允许他开天策府,设左右相。到后唐立国后,又正式将马殷加封为楚国王,允许他建宫殿、设百官,这也就是楚国的由来。
马殷最初只有潭、邵(今湖南邵阳)两州,后来经过一系列地兼并扩张,占有了湖南全境及岭南的桂(今桂林)、宜(今宜山)、严(今来宾)、柳(今柳州)、象(今阳寿),总共有那么十几个州的辖地,在南方诸国中,不大不小,普普通通,而且因为楚国脱胎于与杨行密争夺淮南的孙儒军,所以一直以来就和南方的第一大国——吴国有敌对关系,处境还是比较被动。但是马殷的头脑还是很灵活,一直都尊重中原朝廷,并倚为靠山,对抗吴国。而且在楚国大致成形后,他就尽量避免对外开战,大力推行休兵养民,发展生产的基本国策。
马殷治理国家还是很有一套的,鼓励国内百姓种茶、植桑、养蚕,并允许他们交纳赋税时用实物代钱,这样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生活也有所改善。而且马殷还很注意发展商业,鼓励别国商人入境从商,史载其“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辐凑”。同时马殷又用铅铁造钱,这样别国商人入楚卖掉货物后,也不能把钱带出去(别国都是以铜铸钱,要之无用),只好再换成货物带走,这样楚国百姓生产出来的物品,也就不愁没有销路,时人都说他这一做法是“以本土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
楚国地势虽偏,但在马殷的治理之下,还是非常富庶的,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但是马殷也有一处不好,就是他某方面的能力实在是超强,一生中�
这一来,中原无主(详见五代风云卷)。这就给李璟入主中原造成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当时南唐有一个叫做韩熙载的大臣,原来是后唐的进士,因父亲被李嗣源所杀,才投奔了南唐,他从中原出走时,曾对友人说道:“吴若用我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
他到了江南21年,才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极力上书请求李璟出兵北伐,并指出:“如今中原大乱,万民无主,正是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如果陛下不肯在此时出兵,一旦有豪杰兴起,等名分定下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李璟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这时候已被福建的事情绊住了手脚,根本抽不出兵力。而就在耶律德光北归的同时,南唐就在福州大败,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北定中原了。
这次机会的损失,对于南唐来说,当然是非常可惜,但也不是再就没有机会,因为中原在后汉的统治下,也是乱得一塌糊涂,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爆发内乱,南唐也就仍然有趁机渔利的机会,可是李璟并没有安心等待,而是在不久之后,又选择了向楚国动兵。
楚国是由许州鄢陵人(今河南鄢陵)马殷所建,具体的情况跟闽国相差不多。马殷本来是个木匠,唐末黄巢大起义时,马殷应募从军,隶属于忠武决胜指挥使孙儒麾下,戍蔡州(今河南上蔡)。后来又跟随孙儒进了淮南,与杨行密争夺淮南的控制权,但最终孙儒战败被杀,余众就推举其部将刘建锋为首领,向湖南一带流窜,并最终占领了潭州(今湖南长沙),刘建锋也因此被大唐封为武安军节度使,马殷就在他手下做先锋指挥使。
但刘建锋为人残暴,不能体恤将士,在占领潭州不久后,就被士卒所杀,其部将又拥马殷为帅。光化元年(898年),马殷又被大唐正式发表为武安军节度使,从此就成为了割据在湖南的一方诸侯。
朱温建梁后,马殷是南方第一个上表请求归附的诸侯。这个行为让朱温非常感动,于是马上将他封为楚王,并允许他开天策府,设左右相。到后唐立国后,又正式将马殷加封为楚国王,允许他建宫殿、设百官,这也就是楚国的由来。
马殷最初只有潭、邵(今湖南邵阳)两州,后来经过一系列地兼并扩张,占有了湖南全境及岭南的桂(今桂林)、宜(今宜山)、严(今来宾)、柳(今柳州)、象(今阳寿),总共有那么十几个州的辖地,在南方诸国中,不大不小,普普通通,而且因为楚国脱胎于与杨行密争夺淮南的孙儒军,所以一直以来就和南方的第一大国——吴国有敌对关系,处境还是比较被动。但是马殷的头脑还是很灵活,一直都尊重中原朝廷,并倚为靠山,对抗吴国。而且在楚国大致成形后,他就尽量避免对外开战,大力推行休兵养民,发展生产的基本国策。
马殷治理国家还是很有一套的,鼓励国内百姓种茶、植桑、养蚕,并允许他们交纳赋税时用实物代钱,这样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生活也有所改善。而且马殷还很注意发展商业,鼓励别国商人入境从商,史载其“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辐凑”。同时马殷又用铅铁造钱,这样别国商人入楚卖掉货物后,也不能把钱带出去(别国都是以铜铸钱,要之无用),只好再换成货物带走,这样楚国百姓生产出来的物品,也就不愁没有销路,时人都说他这一做法是“以本土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
楚国地势虽偏,但在马殷的治理之下,还是非常富庶的,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但是马殷也有一处不好,就是他某方面的能力实在是超强,一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