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大周帝国】
召入宫内,以致后宫人满为患,仅位号就分成十四级,从昭仪、昭容到修娟不等。在这些女子中,最被孟昶宠爱的是一个来在青城的费姓女子,据说长得姿色绝美,就像花一般娇艳,所以孟昶又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做“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也是五代著名的一个才女了,诗词歌赋、炒菜做饭,可以说样样精通。孟昶对她也是极度宠爱,每天都和她泡在一起,吟诗填词,赏花游乐,过得还是非常浪漫,感情很好,又因为花蕊夫人喜欢芙蓉、牡丹,孟昶就在成都满城都种上这些花供她观赏,甚至不惜派人去洛阳求购上好的品种带回成都种植,以致现在成都还留有蓉城的美誉。但花蕊夫人不光有才情,还很有见识,经常规劝孟昶要留心国事,可惜孟昶总是认为蜀国山川险要,不怕有外敌来攻,所以对花蕊夫人的正确意见从来也不肯采纳,最后为自己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不过在孟昶即位的最初十几年里,不管是他还是蜀国的百姓,日子过得还是非常不错。一方面是在这期间,中原连年大乱,唐、晋、汉三个朝代相继灭亡,加上契丹又屡次入侵,自然使中原王朝无暇西顾,蜀国也得以相对安宁。另一方面是孟知祥给他留下的宰相赵良季,为人公忠体国,作风非常过硬,堪称是一代贤相。蜀国在他的治理之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很有兴旺的气象。广政十三年(950年),蜀国斗米只卖三文钱,百姓的赋税很轻,但库府里的粮食金帛却极为丰富。当时成都城内遍种芙蓉,待到九月花开之时,城中花团锦绣,香气四溢,城外江边,更是处处亭榭,游人云集。此时正值后汉末年,蜀中子民相比于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原百姓们而言,真可谓是天壤之别。

  后蜀的真正没落下来是在孟昶亲政之后。广政十一年(948年),孟昶杀了李仁罕的外甥张业,又迫使执政的老臣赵廷隐、王处回退居二线,而在此之前,赵良季也已病逝,这样孟知祥留下的老臣就彻底退出了后蜀的政治中心。孟昶便亲手提拔了一大批饭桶,比如说他最亲近的大臣王昭远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王昭远从十三岁起就做孟昶的侍从,只不过是个贴身小厮。等孟昶亲政之后,为了能对付那些老将。便开始对像王昭远这种“自己人”全力扶持,几年间就将他提拔为枢密使,让他执掌军国大事。可王昭远本是个无能之辈,但又属于那种自我感觉良好型的,常以诸葛亮自比,并且经常对人吹嘘自己取中原易如反掌,可到后来被宋军打得一败涂地,不禁又羞又急。竟然哭了出来,被人称作是“带汁诸葛亮”,成为一场笑柄。

  孟昶亲政时,后汉也刚开国不久,这个短命王朝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内斗之中,也就没有余力对外发动攻势。而在郭威统治期间,总的执政思路还是放在了如何巩固政权上,也没有对外扩张,所以都没有给孟昶造成压力,直到柴荣上台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柴荣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一上台就提出了要用“十年平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政治纲领,有心一统天下的志向已尽显无遗。到王朴献《平边策》这个时间段,后周在郭威、柴荣这两任帝王的治理下,国力已经渐渐强盛起来,而高平之战的胜利以及禁军的改组又给柴荣树立起极强的信心,所以对外进行统一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

  柴荣把第一个打击目标定在后蜀身上也是有充分理由的。这是因为后晋灭国后,当时的雄武军(治在秦州)节度使何重建因为不想称臣于契丹,便举秦(今甘肃天水)、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三州之地归附于后蜀,后来蜀国又乘中原大乱。趁机夺取了凤州(今陕西凤县东)。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