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大周帝国】
>
空长岁月。一事无成,看尽人间百态,尝透世间凄凉。然而,赵匡胤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幸的经历而沉沦下去,两年来的风霜,磨练了他的意志,强壮了他的筋骨,他的热血依旧沸腾,他的胸怀,依旧是豪情万丈。唯一所欠缺的,只是一盏能为他照亮前途的指路明灯。
后汉乾佑二年(949年),赵匡胤仍然在外飘荡,漫游而无所遇。某一日,他来到了襄阳,寄宿于一间寺院之内。
当时这种人非常多,寺中的僧人们都习以为常,特别是看见赵匡胤衣衫褴褛,一副寒酸相,所以也就并不给与重视,只是按接待叫花子的礼仪对他进行接待。赵匡胤正在落魄之时,当然也不好挑三拣四,就暂时在这间寺院栖身下来。
然而就在此时,该寺中有一老僧很偶然地走了出来,不经意地看了赵匡胤一眼,顿时惊在了原地,急忙问道:“君本贵人,何苦自轻于此。”
这个老僧年纪非常大,法力也是非常高,要能活到现在肯定是属于那种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长老级人物。赵匡胤在外面闯荡了两年多,还是能分出个眉眼高低,于是也就老老实实地向那老僧说明了自己的情况,把自己的出身、经历,以及此行的目的都统统地跟他做了一番介绍。
那个老僧听完之后,连声长叹道:“君误矣!”说着便将他领到密室,详细说道:“君本贵人,如今中原多事,正是豪杰展翅之时,而君偏要南行,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请君即刻折返北上,必有奇遇。”
说着就把这么多年存下来的私房钱全都取出来赵匡胤,叫他立刻返回中原。赵匡胤听完非常激动,因为他出行两年以来,一路上遭尽了人的白眼,
又哪曾有一个人看好过他的前途?而眼前这个老僧一看就是个得道高人,既然肯拿出这么多钱相送,那就肯定不是在忽悠自己,难道自己命中注定真要做一个“贵人”吗?
赵匡胤受了这老僧的吉言之后,不再犹豫,拜谢之后,立刻便动身返回中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奇遇。
据说赵匡胤在返程途中,路过河南商丘的高辛庙,曾入庙内求签问卜,想看看自已的运程究竟如何。第一次求得是刺史,祝祷后求签,不吉。赵匡胤不免有些失望,再求节度使。仍然不吉,心里更是大失所望。只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求宰相、枢密使,然而依旧不吉。
这一来。赵匡胤心灰意冷,起身便走。
但刚走出门又忽然返了回来。横下心求了一回皇帝,结果竹签落地,竟是一个圣茭签,这是一个大吉之签,是一个求什么就来什么,想什么就有什么,无往不利,好的不能再好的上上之签。赵匡胤拿到签后被惊得目瞪口呆。转眼间突然有一股豪情涌上心头,不由仰天哈哈大笑,毫不犹豫地起身踏上了那条冥冥中早已为他注定好了的锦绣前程。
赵匡胤回到中原之后,正好赶上当时还是后汉枢密使的郭威奉命出征关中,讨伐李守贞。赵匡胤急忙赶去投奔,便被郭威留在了麾下,但当时并未受到郭威的重用,只是将他收为一名很普通的亲卫士兵。
郭威得胜归来后,赵匡胤因随军之功被补为东西班行首(领队),这也不过就是一个类似于兵头将尾的小官。直到郭威称帝之后,赵匡胤才被一步一步迁升为滑州副指挥使,前途稍显光明。但跟他那次求签问卜的结果还是相差遥远。
然而正所谓乱世机会多,赵匡胤当上滑州副指挥不久,郭威就在朝中免去�
空长岁月。一事无成,看尽人间百态,尝透世间凄凉。然而,赵匡胤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幸的经历而沉沦下去,两年来的风霜,磨练了他的意志,强壮了他的筋骨,他的热血依旧沸腾,他的胸怀,依旧是豪情万丈。唯一所欠缺的,只是一盏能为他照亮前途的指路明灯。
后汉乾佑二年(949年),赵匡胤仍然在外飘荡,漫游而无所遇。某一日,他来到了襄阳,寄宿于一间寺院之内。
当时这种人非常多,寺中的僧人们都习以为常,特别是看见赵匡胤衣衫褴褛,一副寒酸相,所以也就并不给与重视,只是按接待叫花子的礼仪对他进行接待。赵匡胤正在落魄之时,当然也不好挑三拣四,就暂时在这间寺院栖身下来。
然而就在此时,该寺中有一老僧很偶然地走了出来,不经意地看了赵匡胤一眼,顿时惊在了原地,急忙问道:“君本贵人,何苦自轻于此。”
这个老僧年纪非常大,法力也是非常高,要能活到现在肯定是属于那种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长老级人物。赵匡胤在外面闯荡了两年多,还是能分出个眉眼高低,于是也就老老实实地向那老僧说明了自己的情况,把自己的出身、经历,以及此行的目的都统统地跟他做了一番介绍。
那个老僧听完之后,连声长叹道:“君误矣!”说着便将他领到密室,详细说道:“君本贵人,如今中原多事,正是豪杰展翅之时,而君偏要南行,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请君即刻折返北上,必有奇遇。”
说着就把这么多年存下来的私房钱全都取出来赵匡胤,叫他立刻返回中原。赵匡胤听完非常激动,因为他出行两年以来,一路上遭尽了人的白眼,
又哪曾有一个人看好过他的前途?而眼前这个老僧一看就是个得道高人,既然肯拿出这么多钱相送,那就肯定不是在忽悠自己,难道自己命中注定真要做一个“贵人”吗?
赵匡胤受了这老僧的吉言之后,不再犹豫,拜谢之后,立刻便动身返回中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奇遇。
据说赵匡胤在返程途中,路过河南商丘的高辛庙,曾入庙内求签问卜,想看看自已的运程究竟如何。第一次求得是刺史,祝祷后求签,不吉。赵匡胤不免有些失望,再求节度使。仍然不吉,心里更是大失所望。只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求宰相、枢密使,然而依旧不吉。
这一来。赵匡胤心灰意冷,起身便走。
但刚走出门又忽然返了回来。横下心求了一回皇帝,结果竹签落地,竟是一个圣茭签,这是一个大吉之签,是一个求什么就来什么,想什么就有什么,无往不利,好的不能再好的上上之签。赵匡胤拿到签后被惊得目瞪口呆。转眼间突然有一股豪情涌上心头,不由仰天哈哈大笑,毫不犹豫地起身踏上了那条冥冥中早已为他注定好了的锦绣前程。
赵匡胤回到中原之后,正好赶上当时还是后汉枢密使的郭威奉命出征关中,讨伐李守贞。赵匡胤急忙赶去投奔,便被郭威留在了麾下,但当时并未受到郭威的重用,只是将他收为一名很普通的亲卫士兵。
郭威得胜归来后,赵匡胤因随军之功被补为东西班行首(领队),这也不过就是一个类似于兵头将尾的小官。直到郭威称帝之后,赵匡胤才被一步一步迁升为滑州副指挥使,前途稍显光明。但跟他那次求签问卜的结果还是相差遥远。
然而正所谓乱世机会多,赵匡胤当上滑州副指挥不久,郭威就在朝中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