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大周王朝】
�降了。”

  这时河阳节度使刘词正率后军北上,正好在途中遇见樊爱能、何徽,这两人力劝刘词收兵,但刘词并不相信,仍带着大军继续前进,结果在傍晚时分,突然遭遇了刘崇所剩的残部一万多人。

  刘词见罢,立刻传令全军进击,这时正逢汉军新败,士气极为低落,突然间遭到了后周这支生力军的劫杀,哪还有心思拒敌,又是一场大败。而且这一次败得更惨,被周军一路追杀到高平县城,几乎就是全军覆没,漫山遍野都是汉兵尸体,丢弃的武器、辎重更是不计其数。

  刘崇仅带着一百骑兵,脱掉龙袍,换上粗布衣服,顺着山路向北逃窜。结果又不认识路,只好在半路上抓来一个村民作向导,也是活该他倒霉,这个村民也不认识路,又不敢不给他指路,最终向前走出了一百多里,稀里糊涂地把他领到了周属的晋州,

  眼看就要进城了,刘崇这才一下子发觉不对,只好又将这名向导杀死,掉过头来向后方逃窜,最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侥幸逃回了晋阳。

  高平一战,至此全部结束,其结果是以北汉的惨败而告终,使其数万大军灰飞烟灭,再也无力进犯中原。而柴荣则以其超人的勇略和果敢坚决的作风,近乎完美的赢得了这场大战的胜利,从而一举打破了朝野上下对其军事能力的疑问,并使他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得到彻底巩固。

  高平之战的胜利无疑是属于柴荣的,不过在他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成了这场大战的赢家。正是通过高平这一战,那个人的名字才第一次被历史所铭记,他就是紧随柴荣之后冲入战场的那员大将,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冯道马上就要死了,还有一段很长的分析,暂时先不说。其实我之所以这么判断,并不是认为他的操守有多高,而是根据这个人的头脑非常灵活。

  一个人如果一向滑头,只能说明他是小滑头,真正大滑头需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冯道不是没有直言进谏的时候,比如说在李嗣源面前他就很敢说话,因为对这种人说过了没有问题,反过来尽管石敬瑭很尊敬冯道,但冯道也是一言不发,因为跟这种人说多容易出事,可以说他从政的经验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冯道对柴荣说的话虽然很直接,但是柴荣一声从没因为人直言进谏而杀过任何一个人,不能不承认柴荣在这方面上有李世民的风度。而冯道看人也是相当准的。

  说到赵匡胤,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一切生平简介和修饰词语都可以统统去掉,什么主语、谓语、宾语、歇后语也可以省略不用。因为这是一个完全不需要进行任何炒作和包装的大牌政治明星,而且还是个一红就是一千年,永远都不会过气的超级大明星。

  后唐天成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公元927年3月21日),这一天距后唐明宗李嗣源登上皇位还不满一年。李嗣源这老头一辈子谦虚谨慎,从不遭灾惹祸,也没想过去争权夺利,没想到临老了,竟然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帝,心里面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每天都要在皇宫里面摆好香案,焚香祷告,口中念念有词道:“苍天啊!大地啊!上帝以及老天爷啊!臣本蕃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为百姓主!”

  这几句话,李嗣源几乎每天都要念上几遍,宫里面的人也都习以为常了,并不觉得奇怪。然而就在这一天。当李嗣源刚刚将这几句祷词念完之后,突然间有一道赤色光柱从皇宫之外的夹马营内冲天而起,紧随其后便传来一声嘹亮的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