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一代英主隋炀帝】
、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扩疆五万里。还先后征服了南越、流求(今台湾),迫降**,一时四夷慑服,均思与中原修好。

  据《隋书-炀帝纪》记载:“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籍。”在即位之后,更是创下了“地广三代,威振八方,单于顿颡,越裳重泽”的辉煌局面,对隋炀帝的文治武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一系列开疆扩土的行动中,隋炀帝率先建立了“过于秦汉”和唐宋的疆域,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朝廷控制的民户达八百九十万户,全国统计出的人口四千六百零三万人,一时一派明君盛世景象,连对隋炀帝成见很深的司马光也不得不在《资治通鉴》中承认:“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隋炀帝的六大历史功绩叙述如下:1、平定南陈,一统天下,结束了自三国以来近四百年的战乱局面,令分裂了近二百年的九州重铸为一体,更让中原百姓从三四百年之久的战乱时代中脱离出来。

  直到李渊叛隋而代之,建立唐朝,而几代后唐朝统治者便出现政策错误,导致中国从唐中叶起就沦入藩镇割据,兵连祸结的悲惨局面,唐帝国崩塌后,中原百姓又历经了五代十国的惨痛遭遇,民不聊生近两百年,直到北宋初年才又恢复统一的局面。

  2、最先开凿了世界第一长的南北大运河,弊在当代,功在千秋。3、开疆扩土五万里,建立了“过于秦汉”和唐宋的辽阔疆域。4、最先倡行进士科,创立了影响中国后世千余载的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开创了一条明路。

  5、颁布了“无隔夷夏”的开放政策,热情接待外国使团,并积极对外派出使者,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华夏文明与外界的交流。6、东征西讨,令四夷臣服。大隋在杨广执政时期万国来朝,中原百姓一千五百余年来的“***上国”意识自此而始,之后更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底的骄傲,并进一步演化为如今已然稳固浓郁的民族自豪感。

  三、文采斐然隋炀帝杨广颇具文学天赋,是一位文学功底深厚的才子,更是隋唐年间最优秀的诗词家之一。论及文采,历朝皇帝中少有人能望其项背。在镇守扬州的十年中,杨广被奉为江南文坛领袖,江南文人潘微和佛教领袖智大师均称赞:“晋王允文允武,多才多艺,道贯古今”。

  《隋书》上也记载杨广“好学,善属文。”杨广的诗词和文才在登基前就天下驰名,他西巡时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和《白马篇》都成为千古名章,广为后世传诵。

  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由于杨广多年戎马生涯,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生活阅历十分丰富,故他的诗句多有实践基础,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其作品《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词句优雅,昭示出了极高的文采。

  据《诗薮·内编》记载,明代胡应麟认为此诗“绝是唐律”,可见炀帝的这篇诗即使在诗文**鼎盛一时的唐朝,也堪称是顶尖水准。《古诗源》中称其文字“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

  认为杨广的诗文水平比文采天下知名的陈后主还要高。隋炀帝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