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君臣论兵
�他日我大宋便是那只蜗牛!”

  赵扩悚然而立,继而上前一步,亲自将韩溯扶起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见识!朕观满朝文武,对于伐金,或悲观,或盲目乐观,无一人思虑及此,但这实乃谋国之金玉良言,朕又怎会不用?朕意已决!北伐之事,今后唯朕、卿父与卿三人知即可!”

  韩溯又是深深一躬道:“陛下英明!正当如此!”

  赵扩微微思忖便可,又提出自己的疑问:“然不定时间,要等对方自己生变,这却要等到什么时候?万一,万一这变一时间竟生不起来。。。。。。”

  “陛下放心!臣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十年之内,金国必乱!陛下,如今金国北部政事早已随着蒙古等部的兴起而糜烂不堪,甚至假如我们推一把,可能都用不到十年!”韩溯信心满满地道。他当然不担心,历史上,1211年,成吉思汗大规模侵金,势如破竹,金最终被迫赔款嫁公主求和方才解中都之围!

  可是赵扩可不是穿越者,作为南宋皇帝,他太清楚金人的可怕了,南渡至今也有将近一百年了,金国始终有如一座大山,压得南宋喘不过气来,偏安朝廷的歌舞升平,谁说不是为了掩盖心中的那一份畏惧呢?现在到自己的手中,总算看到了北伐的一丝希望,赵扩都恨不得韩侂胄明天就起兵,一直打到中都去。可是,这场战争,能打赢么?从高宗开始,对金作战必败已经变成了一道真理,大凡朝中有大臣提出北伐,便会有人抗议并举出例子:自国朝南渡近百年,可曾有胜利?国家要收复失地,不在外而在内,这话说得很好听,但是把重心放在内,那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见国家强盛到如何的地步!这句话倒反成为了偏安一隅的借口。

  因此当韩溯这么保证时,赵扩心中并不是很以为然,只是伐金是他已经认同的事,韩溯这么说总算是给了他一个保证,那就足够了。因此赵扩点了点头,却将话题转移到了另外的事情上:“听说启源保辛稼轩到钱塘练兵?”

  韩溯点头道:“是的,臣思忖,粮食是保障,士兵的战斗力却是取胜的关键,兵必须练,而且还要精练!”

  赵扩却微微皱眉道:“可是朕每年也都下令练兵啊!为何专门要辛稼轩来练呢?莫非启源认为当今御前司请的教头不合适?”

  韩溯心中微微一叹:赵扩虽然聪明,但是毕竟身居九重,下面的事,尤其是军队,在南宋这样的体制下,哪有可能时常得到训练?可这些他却无法和赵扩明说——毕竟牵扯的范围太广,说起了他父亲都难辞其咎。

  当下道:“启陛下,臣想要练的这支军队,并不适合大面积的训练,将来北伐时,这支军队臣想要让其承担尖刀的重任,因此在兵员上要求很严,至于为何选辛博士,一者他是现存的为数不多与金兵打过仗的人,二者是他的治军严谨有法,除了他,臣想不出别的更好的人选!”

  赵扩听了,也感慨起来:“是啊!朕生也恨晚,如岳武穆、张德远(张浚)、刘平叔(刘光世)、韩良臣(韩世忠)(此四人人称“南宋中兴四将”)此等良才,当朝仅尔父一人而已!真希望启源能长得快一些,早点替朕分忧!”

  韩溯听了连忙谦辞道:“陛下,其实如今主明臣贤,加上伪君子一党已被清除朝廷之外,朝堂风气日明,臣闻先朝唐太宗不忧天下无才,只忧自己不识才,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正当是时!”

  赵扩听了精神一振,赞道:“好个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今朕却在想,这钱塘令,是否是委屈启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