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廷议
赵光义心里暗喜,看来自己用不着亲自上阵了,假意的问沈伦道:“现在朝臣争执不下,沈相以为如何?”
沈伦想都没想,一向以老好人自居的沈伦,开口说道:“臣以为,现在众臣意见不统一,此事容后再议不迟!”
赵光义问沈伦,一来是试探于他的态度,没想到果然是泥塑的菩萨,都争吵成这样了,居然还是无动于衷。二来,也是想让他来表个态,毕竟是宰相。
赵光义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不过还是松了口气,似乎是预想中的答案,但是却也略微有些失望。
要是现在强行册立元佐,反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要是政事堂的几位宰相商议再决定的话,恐怕元佐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首先,赵普肯定是支持元佑的,而卢多逊支持赵廷美,沈伦两不相帮。而支持元佐的李昉,却没有进入政事堂,虽然很有威望,却还不是宰相。
所以,要真是廷议的话,元佐便没了希望了。政事堂是一切政务的最高决策层,他们提出了意见,才会向皇帝报告。同时,对于皇帝的旨意,有封驳之权,不予以执行。因此,政事堂便是大家争来争去的目标。所以,宰相才是大宋朝官迷们的最终梦想。
没想到很热闹的一场朝会,居然以这样的情形结束。赵光义大声宣布道:“既然如此,此事暂时推后,来日再议!”
而后,卷帘大将正要问还有人上奏没有,却听见一人再次站出班来,说道:“启奏皇上,臣有事要奏!”
赵光义现在心情大好,但还是面沉似水的说道:“准!”
却见此人,正是宋泌,只听他说道:“皇上,臣弹劾中书舍人李穆,私下与卢相邀请卢相于汴梁河畔聚会,而且行为放荡,还到处宣扬自己乃是中书省的官员。令朝廷名声受损!其次,弹劾李穆抄袭魏王笏记,窥探公事!”
笏记,便是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手上拿着手板,上朝前,将要上奏的事情记在上面。而且,朝廷一些重要的决定之类的,也记在上面。也就是相当于笔记本或者备忘录的意思。
前面说李穆行为放荡,有损朝廷威严,本来也是一罪了。现在却又抄袭魏王的笏记,便是更大的罪名了。
这一招,不可谓不毒。俗话说,御史御史,遇到便死。乃是形容御史台的人不好惹,更擅长于捕风作影。神宗朝时期的乌台诗案,便是御史们制造出来的**。
沈伦想都没想,一向以老好人自居的沈伦,开口说道:“臣以为,现在众臣意见不统一,此事容后再议不迟!”
赵光义问沈伦,一来是试探于他的态度,没想到果然是泥塑的菩萨,都争吵成这样了,居然还是无动于衷。二来,也是想让他来表个态,毕竟是宰相。
赵光义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不过还是松了口气,似乎是预想中的答案,但是却也略微有些失望。
要是现在强行册立元佐,反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要是政事堂的几位宰相商议再决定的话,恐怕元佐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首先,赵普肯定是支持元佑的,而卢多逊支持赵廷美,沈伦两不相帮。而支持元佐的李昉,却没有进入政事堂,虽然很有威望,却还不是宰相。
所以,要真是廷议的话,元佐便没了希望了。政事堂是一切政务的最高决策层,他们提出了意见,才会向皇帝报告。同时,对于皇帝的旨意,有封驳之权,不予以执行。因此,政事堂便是大家争来争去的目标。所以,宰相才是大宋朝官迷们的最终梦想。
没想到很热闹的一场朝会,居然以这样的情形结束。赵光义大声宣布道:“既然如此,此事暂时推后,来日再议!”
而后,卷帘大将正要问还有人上奏没有,却听见一人再次站出班来,说道:“启奏皇上,臣有事要奏!”
赵光义现在心情大好,但还是面沉似水的说道:“准!”
却见此人,正是宋泌,只听他说道:“皇上,臣弹劾中书舍人李穆,私下与卢相邀请卢相于汴梁河畔聚会,而且行为放荡,还到处宣扬自己乃是中书省的官员。令朝廷名声受损!其次,弹劾李穆抄袭魏王笏记,窥探公事!”
笏记,便是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手上拿着手板,上朝前,将要上奏的事情记在上面。而且,朝廷一些重要的决定之类的,也记在上面。也就是相当于笔记本或者备忘录的意思。
前面说李穆行为放荡,有损朝廷威严,本来也是一罪了。现在却又抄袭魏王的笏记,便是更大的罪名了。
这一招,不可谓不毒。俗话说,御史御史,遇到便死。乃是形容御史台的人不好惹,更擅长于捕风作影。神宗朝时期的乌台诗案,便是御史们制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