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东江镇平辽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正一品左都督加封太子太保的毛文龙,而文臣正是大明正二品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的蓟辽督师袁崇焕。

  听到袁崇焕的大喝,毛文龙甩翻另外两名小校,仰天大笑,只见他沾满小校血水的乱与脸部狰狞扭曲,他身材本是魁梧勇壮,加上边战数年磨砺出的阴虐杀气让他此刻有如疯魔一般。

  “督师断我东江镇粮饷数月,东江之民饿死十有二三,如今又以欲加之罪夺我级,某何敢引颈受戮,东江子弟兵何在,圣君被奸人所惑,欲夺东江根基之地,谄献建奴敌酋,今日随某杀此人清君侧,事成之后,某定当奏请圣上,凡将校均升两级,兵士每人加饷二十两“

  毛文龙清楚事到如今袁崇焕既然当着数千东江将士的面宣读他的罪状,就绝不会放过他,大明军队以文驭武,虽然他是正一品左都督、总兵官,但还是受制于正二品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若非如此,身在皮岛的他根本就不必理会袁崇焕的传唤。

  他更不相信袁崇焕事先已经得到崇祯皇帝密旨来诛杀他,但是袁崇焕既然敢如此行事,必有所倚仗,恐怕东江镇双岛驻军中已有将领被他所收买拉拢,所以才有恃无恐。

  他只希望凭借他在东江子弟兵中威望能反转局面,就算校场中几千兵将不能全部反戈一击,只要部分仍然忠命于他,就能制造混乱让他逃回皮岛,到那是时候,管他是所谓的‘十二该杀’还是‘一百二十该杀’,天大地大再也没人奈他何,何况他相信只要他能活着逃回皮岛,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廷都也不敢拿他怎么样,逼急了他,难道崇祯皇帝不怕他投靠了敌酋皇太极?

  果然,听到毛文龙的话语与许诺,底下战兵方阵中开始出现骚动,不知谁大喊一声“清君侧,救大帅“,顿时左翼一股两百多人的队伍纷纷拔刀挺枪开始向高台涌过来,而更多的士兵则一时间不知如何抉择,互相观望,拥挤在一起,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士兵纷纷亮出兵刃,大呼着‘救大帅,诛谄臣’,战兵方阵里的骚动也越来越大。

  毛文龙注意到那两百多人正是他的亲兵队伍,刚刚有意地被袁崇焕手下将校安排在高台之外,虽然更多的将士摄于朝廷威严,不知所措,没有立刻表明立场,但混乱的效果已经达到,他拔出地上佩剑,带着冷笑走向有些惊恐的袁崇焕。

  这时,护住袁崇焕的那名少将将军拔出了寒光刀扑向毛文龙,大喝一声“吴长伯在此,逆贼还不束手就擒“,另外两名被毛文龙摔翻在地的小校也爬起来纷纷拔出腰刀将毛文龙围住。(注:吴三桂长伯,崇祯二年的时候确实是袁崇焕部下,至于袁崇焕杀毛文龙的时候他在不在场,历史无考证)

  袁崇焕确实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密旨诛杀毛文龙,虽然他督师蓟辽,手持御赐尚方宝剑,但大明总兵官毕竟是最高阶的武将,此次未请圣旨杀毛文龙已经很难向崇祯皇帝与朝廷交代,如果失败了,他相信以崇祯皇帝的多疑、摇摆不定的性格一定会对他进行处分以安抚这个恃宠而骄的总兵官,为今之计只有杀了毛文龙,造成既定的事实,再上书条陈毛文龙罪状,凭借手中掌握的证据,相信崇祯皇帝为大局计,也不会轻易治他擅杀之罪。

  正如毛文龙所猜想的,袁崇焕敢直入东江镇捉拿诛杀他,事先已经联络收服了一部分东江将领,入朝出将十数年,能做到兵部尚书督师蓟辽的位置,袁崇焕岂是庸碌鲁莽之辈。

  “刘兴祚何在,还不快快诛杀逆贼毛文龙”,拔出小将捧着的尚方宝剑,袁崇焕对着台下数千混乱的将士高举一呼。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