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东窗事发(一)
>   “兴平,我知你有情有义,勇武异常,正好我州郡之下还缺一校尉,不知你可有意?”刘焉见姜易至今还未有何去处,遂开口道。

  姜易举着手中的酒樽,微微一怔。听刘焉的口气,是想要他留在幽州,为他效力。而且这一开口就向他抛出一军校尉之职,来招纳他,这份心意不可谓

  不厚。虽说他之前在雒阳就身居校尉之职,但那是因为他救主之功。

  可刘焉为什么也这样呢?

  想着幽州鬼薪三年里,刘焉对他的照顾,再加上这次为他摆酒设宴,为他祝兴的举动。这些都让他感到非常的不解,莫非当真是他之前救了其子刘璋?可就算这样,那也不可能在三年对他那般照顾吧。

  饶是姜易想破脑袋也不会明白,早在他来幽州之际,汉帝刘宏早已经先他一步,命人前往幽州,书信一封给了刘焉,叫他对其多加照顾。再加上刘焉知道他的事迹,又有意结识他,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想到这里,姜易心中微微一叹,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刘焉的这份情谊真的让人无话可说,但他心里确别有心思,否则的话跟在刘焉的身边也是不错的选择。

  那是因为他心中另有所牵。随着时间的推移,雒阳的那份牵挂也是越来越甚啊!更何况昔日他还亲口答应过。

  所以刘焉的这份美意,他只能在心里说声抱歉了。若日后他还活着,并有所建树的话,这些年的恩情,他定会报答的。

  “叔父美意,小侄在此先谢过了。如今出来三年了,物是人非,昔日的一切历历在目,可是往日的故人却不知怎样?

  小侄迫切想回雒阳看看,看看那些昔日的故人,顺便拜访拜访他们,因此还请叔父原谅小侄。”姜易望着刘焉那副亲切的样子,面露为难的道。

  “兴平有此想法也是人之常情,我刘焉又怎能见怪呢?”刘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芒,面带笑意的道。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流逝,席间,三人举杯对盏,纵情吃喝,直到夜幕降临才算结束。

  夜色如墨,皓月如银。夜间的风悄然的拂过,令人感到一丝夜晚的寒冷。

  远在千里之遥的雒阳城郊大道上,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嘶喊声。

  月光下,顺着嘶喊声望去,一骑如飞,快马加鞭,疯狂的向着前方飞奔而去。

  月色下,那人身穿一袭文士袍,年纪大约在三十左右,体型肥胖。圆脸扁鼻,颌下短须,眼睛细小,再加上脸上肥肉横生,使人远远望去,那双眼睛仿佛嵌了进去一般。

  远远的望去,如同一团肉球悬挂在马背上,摇摇晃晃,仿佛一不小心就会从马背上滚下来。

  在这人身后不远处,却有着十几骑快马奔腾,对着他嘶吼追逐而去。

  这些骑坐在马背上的人,个个精干匹练,体型壮硕,手持兵器,脸上流出一股的凶悍之色。

  “唐贼,还不快快停下马来,否则必让尔不得好死!”

  这些人口中的唐贼,到底是谁呢?

  他不是别人,正是大贤良师的记名弟子唐周。

  此人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突然间背叛了大贤良师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