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畅谈
��道:“兴平贤弟,摆宴除了为你庆贺以外,还有就是我父早就听说过你,只是以前苦于没有时间,所以一直就耽搁着。

  如今闻听贤弟刑期已满,特让我亲自来此请你,为了答谢你上次将我从强人手中解救之事,更重要的是见识见识你这位年轻俊杰。不知兴平贤弟今日可闲暇?”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见刘璋这么说,姜易也没有拒绝,微微一沉吟,旋即点了点,抱拳答道。

  见到姜易答应,刘璋当即高兴万分。

  当下,姜易向刘璋告罪,回到屋里清洗一番,等到姜易清洗完毕,从屋内出来之时,不由得令刘璋眼前一亮,暗赞一声。

  一袭皂青色长衫,束发戴冠,肤色古铜,脸庞棱角分明,行走间,有说不出的阳刚之美。

  姜易从屋内出来,来到刘璋身前,向他告罪一声,而后和刘璋一同登上马车,前往幽州太守府刘焉的住处。

  路途上,两人并没有因坐车的痛苦和寂寥之感,感到不适,反而是一路上,姜易和刘璋相谈甚欢,彼此和彼此之间的映像纷纷发生变化。

  “季玉兄长,以你

  之才,想必应该早就该出仕了,为何到现在还是白身呢?难道是令尊不愿否?”

  “非是不愿,而是不喜耳!”

  “嗯?此话怎讲?”

  “兴平贤弟有所不知,我父虽说官拜幽州刺史,但这其中确有不为外人道说的苦楚。自从我娘亲故去之后,我就十分不喜官宦生活,因此直到现在一直未曾出仕,况且我生平志不在此。因此每逢我父念及此处,总是痛心不已。只是时间久了,我父也就懒得过问罢了。”

  刘璋见姜易面有疑惑,面带淡淡忧伤,道。

  望着刘璋一脸淡淡的忧伤,姜易心中不由微微一叹。

  想想后世历史上都说刘璋为人暗弱,不武,无识人之明,可是这些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刘璋到底是怎么死得,姜易不是很清楚。但是要说他暗弱,不武,无识人之明,姜易却不敢苟同。

  暗弱或许有,但是不武和无识人之明,姜易就感到有点好笑了。

  若是不武,无识人之明的话,那又何来落凤坡凤雏丧命?

  暗弱,不武,无识人之明,并非他的天性,或许是某些特殊因素所造成的呢?

  不是有句话说,造化弄人吗?

  历史上的刘璋不能说他无能,虽说坐拥一州之地,却无半点偷窥天下之念。

  用后世的话说,这叫不思进取。

  其实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他的本意,他只不过想保存老父留下的心血,并不想和人做无谓的争斗。

  不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吗?而他的道就是载歌载舞,过着萧逸的生活,守护着老父为他留下来的心血,而且他也不想让他州下的百姓遭受战火之苦。

  这些不能说是他的错,错就错在了他生逢乱世,错生了这个时代。

  三国,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年代,更涌现出无数猛将英雄。

  每一个男人,都听说过那些脍炙人口的段子,武夫称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