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六条
�正视起这个问题,探手一指前路道:“天不早了,咱们走着说。”

  “好!”

  郑冬花愣了愣神,陡然间感觉面前这位弟弟有些陌生,只是她认为郑建国放着好好的学不上回来当社员,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看你怎么说服我!”

  “嗯,四姐你知道现在高中毕业不分配吧?包括老爹打算托人让我上的卫校。”

  郑建国找着地上的雪下脚时说过,就见到郑冬花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便继续开口说道:“现在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被分配到各个岗位上去,比如现在卫校和大学,而绝大多数的部门企业都是直接面向知青招工。

  这是因为四年前的“国六条”当中有明文要求:今后每年将有大批的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扎根落户,有关部门和省、市、自治区要作出长远的全面的规划,同整个经济建设、开发边疆和文教科研的规划衔接起来。

  这是国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从那以后每年城市中学毕业的学生里,除了符合条件留城之外都要上山下乡,于是从那时开始,有部门和企业如果需要人的话,特别是需求人数多的话,就需要从这些下乡接受再教育的知识青年中招收。”

  正竖起耳朵的郑冬花有些失神,她没想到能够听到这么一通条理分明逻辑缜密的说辞,特别是当说出这些话的人是还没满十六岁的弟弟:“可是你也说了,卫校——应该是会分配的?”

  “四姐你也说了,应该是会分配的。”

  郑建国发现这位姐姐听了进去,顿时是松了口气,他是生怕这姐姐听不明白来和他胡搅蛮缠:“与其冒着读上四年后再回来当社员的风险,倒不如现在就回来趁着劳作时学习等待考工现实,这就是我的想法。”

  “可是咱们村的那些知青们——你的学习能比得过她们?”

  由于余泉地区所在齐省的工业基础不错,这就导致了每年各行各业中都会招收大批的工人填充到岗位上去,这会儿的郑冬花已经是被郑建国说服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她这个年龄也已经脱离了幻想的阶段,知道从学校里分配工作这种脱胎换骨般的好事,是不可能落在毫无根基的社员身上,而如果真的要四年后回来当社员,倒不如趁着现在回来:“我记得你的学习,只能算是一般吧?”

  “那是以前——”

  郑建国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他从小到大的学习还真是一般,不冒尖不落后,小学初中高中里面都是不起眼的那部分,一瓶子不满半瓶乱晃的代表,而这也是郑富贵让他上学的原因,否则如果真像发小大嘎子那样,学习倒数还不听话,怕是早就回来挣工分了:“四姐,你认为咱们村的知青,有几个学习是一般的?”

  “呃——”

  郑冬花被问住了,在她这个高小文化毕业的眼里,知青们再怎么来说也是高学历人士,属于大知识分子级别的,可三里堡大队知青点的知青们都是招工没招回去,考工也没考回去,家里也没班可接,病困回城又办不了,公社里又没选上才剩下的。

  现在看来剩下的这些知青,怎么是也没办法划归到一般里面的,想起隔壁大队里的那位知青要不是属于典型,那知青点可就没人了,不过这话也只能姐弟俩私下里说说,郑冬花左右前后看了下发现没有旁人,回过头后满脸小心:“你这话可别给旁人说,队里记分的开拖拉机的,还帮大队干部管着咱们的口粮——别得罪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