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三、帝国主义列强的震怖(下)
柚子小说 www.qzaxsh.com,最快更新城管无敌最新章节!
英格兰决不允许轻易后退!
因为在国力不济的情况下,哪怕是一小步的后退,都有可能激起连锁反应,导致整个殖民帝国大厦的土崩瓦解——这就是大英帝国当前在远东战场上面临的两难选择。
在这个时代,美国还是一个自己辛苦打拼的生产型国家,对外依存度很低,在美国的国家收入中,对外贸易仅占2%~3%,只要通过国内政策的调整,就能挣脱经济危机。但欧洲各国却早已通过全球航海殖民的先发优势坐享暴利,对外贸易收入所占比例高达整个国家收入的20%~30%。对于英国这个岛国来说,海外贸易收入的比例还要更高。如果不能打开和保持广袤的国际贸易市场,国内的经济复苏就无从谈起。
偏偏在这个经济大萧条的时代,世界列强都在以邻为壑、封锁市场、高筑关税壁垒,欧洲主要工业国唯有在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范围,才能大量倾销商品,转嫁经济危机。对于没有殖民地的德国来说,除去“要大炮不要黄油”,不惜一切代价扩军备战之外,真的是再也找不到其它“体制内”的出路了。
幸好,与穷极潦倒的德国佬相比,英格兰的绅士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版图。
——这个时代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世界人口的1/4都是大英帝国的臣民,地球陆地面积的1/5尽是大英帝国的版图。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从而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如果再把英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算进来,如斯堪的纳维亚的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南欧的葡萄牙、希腊。中东的伊拉克,非洲的埃及,亚洲以及南美诸国,大英帝国拥有的市场规模之大、幅员之辽阔、人口之众多、资源之丰富,都是世界第一,足以应对任何最严峻的挑战。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经这样得意洋洋地描述大英帝国的经济影响力:“……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伐木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基地,东印度群岛为我们提供甘蔗、咖啡和香料,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即使是在进入20世纪之后。各项新的核心战略资源。如石油、铁、铝、铅、锌、铜、镍、橡胶等等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也大多控制在大英帝国的手中。
所以,仅仅是依靠广袤的殖民地和帝国特惠制,也就是英国本土和英联邦其他成员国间在贸易上相互优待的制度,英国就能够保持一个足够庞大的商品倾销市场,以及一个遍及全球的英镑使用区,一边倾销商品,一边往几亿殖民地二等人的头上征收铸币税。从而将本土经济逐渐拯救出大萧条的泥潭。
但问题在于,对于大英帝国来说。遍及全球的广袤殖民地,既是无穷财富的源泉,也是一切麻烦的来源——在民族主义急剧觉醒的二十世纪,全球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越演越烈的反殖民运动。
而宗主国的倾销商品和加紧盘剥,给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的灾难也是十分深重——具体可以参考写实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对待不能完全掌�
英格兰决不允许轻易后退!
因为在国力不济的情况下,哪怕是一小步的后退,都有可能激起连锁反应,导致整个殖民帝国大厦的土崩瓦解——这就是大英帝国当前在远东战场上面临的两难选择。
在这个时代,美国还是一个自己辛苦打拼的生产型国家,对外依存度很低,在美国的国家收入中,对外贸易仅占2%~3%,只要通过国内政策的调整,就能挣脱经济危机。但欧洲各国却早已通过全球航海殖民的先发优势坐享暴利,对外贸易收入所占比例高达整个国家收入的20%~30%。对于英国这个岛国来说,海外贸易收入的比例还要更高。如果不能打开和保持广袤的国际贸易市场,国内的经济复苏就无从谈起。
偏偏在这个经济大萧条的时代,世界列强都在以邻为壑、封锁市场、高筑关税壁垒,欧洲主要工业国唯有在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范围,才能大量倾销商品,转嫁经济危机。对于没有殖民地的德国来说,除去“要大炮不要黄油”,不惜一切代价扩军备战之外,真的是再也找不到其它“体制内”的出路了。
幸好,与穷极潦倒的德国佬相比,英格兰的绅士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版图。
——这个时代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世界人口的1/4都是大英帝国的臣民,地球陆地面积的1/5尽是大英帝国的版图。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从而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如果再把英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算进来,如斯堪的纳维亚的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南欧的葡萄牙、希腊。中东的伊拉克,非洲的埃及,亚洲以及南美诸国,大英帝国拥有的市场规模之大、幅员之辽阔、人口之众多、资源之丰富,都是世界第一,足以应对任何最严峻的挑战。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经这样得意洋洋地描述大英帝国的经济影响力:“……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伐木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基地,东印度群岛为我们提供甘蔗、咖啡和香料,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即使是在进入20世纪之后。各项新的核心战略资源。如石油、铁、铝、铅、锌、铜、镍、橡胶等等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也大多控制在大英帝国的手中。
所以,仅仅是依靠广袤的殖民地和帝国特惠制,也就是英国本土和英联邦其他成员国间在贸易上相互优待的制度,英国就能够保持一个足够庞大的商品倾销市场,以及一个遍及全球的英镑使用区,一边倾销商品,一边往几亿殖民地二等人的头上征收铸币税。从而将本土经济逐渐拯救出大萧条的泥潭。
但问题在于,对于大英帝国来说。遍及全球的广袤殖民地,既是无穷财富的源泉,也是一切麻烦的来源——在民族主义急剧觉醒的二十世纪,全球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越演越烈的反殖民运动。
而宗主国的倾销商品和加紧盘剥,给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的灾难也是十分深重——具体可以参考写实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对待不能完全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