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配备随员
�降、利用滑翔机实施空降作战的可能性,改进训练器材、伞兵装备和空降作战理论。

  而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麾下的装甲铁骑就是在广袤的俄罗斯土地上训练成型,他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德国第一代坦克运到喀山,进行了各种环境下的机械化行军及遭遇战演习,他本人还曾经被邀请参加苏军大规模诸兵种合成演习大纲编写工作。

  1926年德国海军少将斯宾德勒与苏联苏联海军司令佐夫达成德国为苏联提供潜艇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帮助,德国把全套e-i级潜艇的图纸买给了苏联,还让最好的工程师到列宁格勒帮助苏联人完成潜艇建造工作,如今苏联已经完全掌握生产技术。拥有200多艘潜艇。

  除了军事交流经济的合作也很密切,1928年以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体系为目标的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发布,迫切需要德国援助,五年里德国向苏联出口了总值30多亿马克的制造装备。并通过控制德**工命脉的美国华尔街财团向苏联提供美国经济危机之下过剩的农业、工业产品和现代工业设备,迅速提升了苏联的工业规模和制造水平。

  正是通过与德国的全方位合作,苏联在经济规模、先进武器设计制造和军事人员培训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苏德良好的军事合作关系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到1935年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接近于零。

  此时善于客观估计国际形势的小胡子已经为纳粹军队制定好了征服欧洲的行动计划,作战目标锁定在给德意志带来巨大屈辱的法国、波兰,为了稳定东线。防止两线作战,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主动要求加强苏德军事合作,提出用苏联原料换取德国武器的方案。

  在西方碰壁的斯大林对此求之不得,已经拥有强大工业制造能力的他并不在意获得德国有所保留的落后的军事装备,拿来也是转卖给中国、蒙古、新疆,他要的是德国明确的友好态度,纳粹德国无意侵略苏联并致力于改善彼此关系,共同瓜分中东欧的郑重承诺。

  但是他不敢掉以轻心,纳粹法西斯执行的是极端**的内外政策,合作是暂时的,对立是根本的,苏联可以借助的力量还是西方国家。所以他依然希望与西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陈海松对他矛盾的心情很理解,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在国际大环境之外,远交近攻、拉帮结派、过河拆桥都是为了趋利避害、赢得主动,斯大林的担忧是可以化解的。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他们也面临法西斯主义的直接威胁,现在不肯与苏联改善关系、加强合作,是出于世界大国的傲慢和资产阶级的偏见。对法西斯主义抱有侥幸心理,以为通过牺牲法西斯国家周围的弱小民族可以满足法西斯的扩张愿望,换取自己避免战争。

  可我相信他们的软弱退缩不会得到法西斯的感激和理解,反而会激发他们贪婪的**,加上一战中刻薄条款给德国造成的民族仇恨必然会宣泄在始作俑者的英法身上,这是他们的宿命无法逃避。其结果就是谋求与强大的工业化国家美国、苏联共同对抗法西斯国家的疯狂进攻,我不希望他们大祸临头时才匆忙准备不知所措,现在就应该告诉他们做好战争准备、加强与包括苏联在内的爱好和平国家的沟通与合作,为反法西斯国际同盟的建立奠定基础。”

  “这个道理他们都明白,莫洛托夫同志与他们的外长作了多次相似的交流,但是效果不好,你如何打动他们。促成他们思想的转变?”斯大林的确对英法两国的顽固做法很沮丧,不相信这个年轻人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