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紧急备战
��北伐前线一半跑到了**。留下的或许悍勇、或许服从,却并不吃苦,缺乏理想。

  把**的未来寄托在这些人手里并不明智,这些人深受传统文化、旧军队影响,带有很深厚的封建愚忠思想。自我标榜为蒋先生的鹰犬,唯蒋先生马头是瞻,结成团体相互提携,足见其正蜕变成一只新的军阀武装,中央军没有成为国家的军队成为蒋先生的私军。

  私军最大的弊端就是听命于首脑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蒋先生旨意正确时他们会做出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蒋先生判断失误时他们也会无所作为,蒋先生认识偏差时他们就成了助纣为虐的鹰犬,从抗战以来的表现就看出来他们中许多人并不具备统兵才能。

  私心作祟的蒋先生看重的是忠诚并不在乎将领们的小节,只要效忠于他,被他欣赏,什么贪财、好色、吸毒、耍钱、安置裙带、横行乡里统统可以不予追究,以致他的黄埔精英们正在和老旧军人一样失去清贫、吃苦、拼命、奉献等宝贵精神,渐渐淡漠了军人的职守。

  忧心重重的白崇禧通过李宗仁调查了第五战区整编情况,知道战区主力桂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8个师6个军11、16、21集团军得以保留,还把川军两个师、鄂军、豫军各一个师补充到桂军序列里来,也算是蒋先生对桂军的信任,对李宗仁、自己的倚重与拉拢。

  而其他地方军拆的挺厉害,东北军于学忠第5集团军,鄂军老将徐源泉26集团军,西北军冯治安的19集团军,川军孙震22集团军、王赞绪29集团军等地方部队虽没被撤编,部队缩编成一个军,插进来一个被中央军接管的地方军。只有张自忠33集团军与孙连仲第2集团军、李品仙11集团军、廖磊第21集团军、汤恩伯31集团军等得到加强。

  第九战区粤军张发奎第8集团军、吴奇伟第9集团军,东北军万福麟20集团军、川军王陵基30集团军、浙军樊崧甫十二军团等也被这样改编,只有滇军卢汉第1集团军、俞济时第3集团军、关麟征15集团军、罗卓英19集团军、商震20集团军、胡宗南34集团军得到保全并得到加强。黄埔佼佼者胡宗南、俞济时、关麟征步入高级将领行列。

  第三战区兵力薄弱相对单纯,湘军刘建绪第10集团军、川军杨森27集团军、苏军韩德勤24集团军、浙军上官云相32集团军四个集团军在众多南方地方实力派的运作下得到保留,陈明仁、蒋伏生等大批黄埔军官充任军、师主官。主导编制、训练、作战,隐隐有接管之势。

  几十个直属战区的暂编、新编、独立军师旅被撤编混编进各集团军,新组建几十个炮兵团,造成人员装备大范围大规模变动,出现极大混乱。大军阀实力得保暗自庆幸,小军阀尸骨无存怨声载道,顾祝同、李宗仁、陈诚等战区主官忙于调整编制、调配装备、调解矛盾。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谏无效心力交瘁的白崇禧深感自己与蒋先生的做事原则、治军理念、抗日方略有太大差异,自己这种比较纯粹的军人、以抗日为先的将领,不是蒋先生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所需要的。还是让何应钦、陈诚这些唯命是从亦步亦趋的心腹去做吧。

  他的拂袖而去,让蒋先生大感失望和不解,一路上谈的挺开心,他也支持整编,操作中也考虑了桂军上下的感受,非但没有削弱还有意识地予以加强。怎么还有这么大的怨气?

  何应钦倒无所谓,他觉得**已经从抗战前期的失败阴影中走出来,总结出了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部队经历了磨练,从慌张、混乱中走向稳定、成熟,渐渐取得了战场优势,经过此次整编。补充进大量进口装备,不会再有丢城失地的可能,走了谁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