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幕 天大误会
�苏军不是任人欺负的软蛋,想要再他们身上割肉就要做好崩坏刀口的准备!

  只要能够让华夏人对苏联心生顾忌,不敢和小胡子一起欺负自己那就大功告成了!

  然而,这个要求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够达成的,非有大才之人不能胜任。至少前方的那个费克连科是想也不要想。

  最终,斯大林想到了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的朱可夫。

  有着对日作战经验的朱可夫显然是最熟悉远东状况的人选了,而且此人也是他斯大林的心腹,政治上是可靠的。

  对于和华夏人作战朱可夫是认可的,但是他却不想在此时打这一战,因为他知道华夏人的武器装备在质量上远远超过苏军,而现在苏军能够可华夏人抗衡的武器还没有大规模的装备部队。

  在朱可夫看来,最好的开战时机是苏军的新式武器形成了战斗力之后,不然的话就太过吃亏了。可是现在既然华夏人“主动挑事”,那么他也不能坐视不理。

  既然质量上无法解决问题,朱可夫自然而然便想到了数量取胜,这也是苏军的一贯传统。不止是步兵,就是坦克和飞机这种机械化的装备上同样也是如此,或者说,苏军整个军队的建军思想都是将基础放在这种大规模的消耗战上的。

  比如坦克,二战之初苏联装备坦克15000辆,排在第二的德国拥有坦克3500辆,法国2200辆,两个欧洲军事大国加起来也才是苏联人的一个零头,此外意大利还有1150辆,美国人470辆。别人一场战役损失千辆坦克也许整个国家的装甲实力就废掉了,可是对苏联人来说却根本不是个事。

  于是,朱可夫一答应下来便向斯大林开口要援军。尽管眼下欧洲方面小胡子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斯大林根本不敢马虎,可是远东地区没有援军的确不好打,所以他还是咬牙凑出了57000人、542门火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和515架飞机给朱可夫,唯一的要求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粉碎华夏人的进攻。

  考虑到面对华夏的攻势必须要强硬,做出一副寸土不让的架势来,所以尽管朱可夫认为在现在局势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发动反击实在不是什么好选择,可是军事服从政治,他还是按照斯大林的命令,向前方的费克连科下达了实施反突击的命令,要求费克连科的第57特别军打出气势来,在大部队到来之前先吓住华夏人,如果他们能够明白苏联保卫蒙古的决心知难而退最好,如果不能阻止华夏人,损失区区一个第57特别军也算不了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接到命令之后,尽管费克连科本人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这可是斯大林亲自作出的决定,给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违背!

  伟大的斯大林同志说往东就往东,哪怕东面是粪坑。你不往东那就是反革命,就得掉脑袋!对此有这充分理解的费克连科自然明白其中利害,所以。永远正确的斯大林同志说反攻就得反攻,哪怕前面根本就没有敌人!

  是的,费克连科同志的第57特别军面前根本就没有一个敌人!琼军的侦察机在侦查到苏军根本没有进攻准备之后就向上面报告了这个情况,接着琼军也偃旗息鼓下来,费克连科电文里的10万大军自然是没影的事情!

  可问题是给莫斯科的电报已经报上去了,现在再说之前的10万大军根本就是子无须有的,那他费克连科还要不要自己的脑袋了?

  所以,极其擅长保命之术的费克连科同志立刻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奉命行事!有敌人击败敌人要�